转自:济群法师
三、降魔
找到正确的修行之路,未必就能一帆风顺地前行。因为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敌,期间会遇到种种障碍,相信这是每个学佛人或多或少经历过的。而在接近终点时,还有一场决定胜负的殊死较量。在沙门瞿昙将成道前,波旬的魔宫震动了,这意味着无明建立的轮回系统即将解体。波旬是欲界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一切轮回众生都在其管辖之下,唯有觉悟,才能脱离其势力范围。所以当沙门瞿昙的修行进入最后阶段,将要摆脱魔的掌控时,魔就气势汹汹地前来阻挠。
说到魔,我们往往会联想到传说中那些青面獠牙或嗜血成性的形象,而佛教所说的魔,泛指一切断人善根、阻碍解脱的力量。包括外在的魔王,也包括内在的魔性。在佛陀修行、成道乃至弘法的整个过程,波旬就是这样一个阴魂不散,以种种方式进行干扰的魔王。
1.战胜魔军
当沙门瞿昙在尼连禅河畔精进修行时,波旬就来假意劝说道:“你是如此消瘦,恐怕死期将近。所以你不该继续用功,这条路太艰难,太让人难以承受了。你应该好好活着,这样才能拥有福德,享受人生。”
类似的劝说,很多修行人应该都经历过。当我们学佛修行,尤其是比较精进的时候,亲友往往会用亲情、享乐来诱惑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我们要知道,这是世俗的“情”,轮回的“理”。如果我们因此动摇,其实就意味着“魔”的胜利。所以说,魔有着千变万化的形象,手段也层出不穷,绝不仅仅是一味的恐吓。面对波旬的干扰,沙门瞿昙的回答是:
放逸之人汝恶魔,来此是为己目的,
我于福德无所需,魔罗可为需者说。
因我有信与精进,此外还有智慧生,
如是调伏于己身,汝何对我说活命?
风之吹拂能干涸,彼之滚滚长流水,
如是调伏己身时,何能不干我身血?
而当血液干涸时,胆汁、痰液也干涸,
当肉体渐疲惫时,能使我心益澄静。
我将具足念与慧,也具更高之禅定,
如此生活我了知,感受之最高极限,
我心不寻求欲乐,汝见众生中纯净。
汝之一军是爱欲,汝之二军是不乐,
第三支军是饥渴,第四支军是渴爱,
第五支军是昏眠,怖畏是第六支军,
怀疑是第七支军,八军是恶毒顽固,
利养、荣誉与名声,还有邪行得名声,(第九军)
称扬自己贬他人。(第十军)
此等皆是黑魔军,全是汝之战斗军,
唯有勇者能胜彼,而得胜利之喜悦。
我挥不撤之军旗,我说惜命为可耻,
宁可战死于沙场,不愿失败而苟活。
曾有沙门婆罗门,此时投降而匿迹,
彼等必定不了知,朝圣者所行之道。
今见环绕之魔军,我装备作战象军,
奋跃与之行战斗,不愿被人所驱退。
纵世界一切诸天,无法击退汝魔军,
我今以慧摧破它,如以石头破木钵。(Sn.3:2)
在这段偈颂中,沙门瞿昙首先阐明了自己修道的决心和毅力:“放逸的恶魔,只是为了自身目的来此阻挠我修道。但我对福德没有任何希求,因为我已拥有信心、精进和智慧,这些都能令我调伏身心。”进而,看清了波旬的所有军队和伎俩:魔的第一军是爱欲,第二军是不乐,第三军是饥渴,第四军是渴爱,第五军是昏眠,第六军是怖畏,第七军是怀疑,第八军是恶毒、顽固,第九军是利养、荣誉和名声,第十军是称扬自己、贬低他人。
虽然这些魔军看似可怕,但这种可怕是对于怯弱者而言。只要发心勇猛,精进不退,一定能战胜魔军。所以,沙门瞿昙坚定地告诉魔罗:“我要挥舞永不撤退的战旗,在这场轮回和解脱的战斗中,一味惜命是可耻的懦夫行为。作为发心超越轮回的勇士,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失败而苟活。因为那样活着毫无意义,只会让生命堕落而非提升。曾有许多修行人就在这个阶段被迫投降,从此销声匿迹,因为他们不了解作为行者应该做的是什么。面对重重环绕的魔军,我已装备好作战的象军,即使与他们决一死战,也不会轻易被魔罗吓退。纵然世上一切诸天都无法击退魔军,但我以智慧作为武器,就一定能摧破它,好比用石头砸破木钵那样。”
面对魔的诱惑乃至恐吓,沙门瞿昙没有恐惧投降,而是奋起迎战。为什么他有必胜的信心?因为他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贪欲和恐惧。真正能够战胜我们的,其实不是外在的什么,而是内心的在乎和执著。如果一个人贪色,就会成为美色的俘虏;贪权,就会成为权力的俘虏;贪财,就会成为钱财的俘虏。只要我们还在希求什么,害怕什么,放不下什么,当这个“什么”出现时,我们就注定会成为失败者。因为内魔已潜伏多时,只待外魔到来,立刻里应外合,兴风作浪。而沙门瞿昙已经战胜内在魔性,所以当外魔出现时,才能不受干扰,无所畏惧。
佛陀的这段经历,对每个修行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降魔首先是要降伏自己,如果我们内心没有贪嗔痴等种种烦恼,就不会被内奸出卖。事实上,烦恼才是最可怕的敌人,所谓家贼难防。一旦战胜心魔,无论出现诱惑还是恐吓,我们都有能力保持觉知,取得胜利。
2.魔性和佛性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在这个层面,众生和佛菩萨是无二无别的。既然这样,为什么现实中的我们和佛菩萨有着天壤之别?那是因为,我们同时还有魔性,也就是无始无明。与此相关的概念,还有悟与迷,明与无明,觉与不觉。
当魔性得到张扬,我们就会被魔控制,成为魔的傀儡。佛教中,将魔归纳为四种,分别是五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所谓五蕴魔,指有漏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能生一切苦;所谓烦恼魔,指贪嗔痴等恼害身心、令人躁动的习气;所谓死魔,即通常所说的死亡,能断人命根,使我们失去用来修行的色身;所谓天魔,则是波旬之类的外魔。这四种魔,是根据对修行形成的不同障碍而建立的。
其中,前三者都是内魔,也是我们要降伏的重点所在。只有降伏内魔之后,我们才有力量迎战外魔。为什么欲界众生都在波旬的掌控下?事实上,这种掌控并不是上帝式的,通过外在力量实施惩罚,而是利用我们内在的烦恼加以控制。因为我们内心有烦恼,魔才能乘虚而入,掌控主权。
在没有断除烦恼之前,我们始终都在与魔共处。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经验,每当自己想要精进时,就会遭遇各种障碍。除了外界干扰,自身串习也会伺机而动。想要早起,睡意会来阻挠;想要闻法,妄念会来阻挠;想要禅修,昏沉会来阻挠,不一而足。可以说,这些较量伴随着修行的各个阶段。随着修行的深入,干扰也会逐步升级,越来越难以对治。有时,甚至会让我们对修行、对三宝产生怀疑。但不论遇到什么考验,唯一的选择就是战胜它,否则是没有出路的。
在认清内在魔性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每个众生都有成佛的潜力。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多的挫折,这个佛性从来不会消失,也不曾减少。这也是修行的希望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降魔就像闯关一样,战胜一次,就能闯过一关,而终点就在重重关卡的最后。所以,降魔是修行的重要环节。不仅佛陀需要降魔才能成道,包括我们每个人,也需要过关斩将,战胜魔军,才能在修行路上不断前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