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是宇宙的原则。细细回想一下你的过去,你会在你的人生曲线里看见,改变发生在每时每刻。人就是在一次次蜕变中成长起来的。一个人呱呱坠地,从吸吮到咀嚼,从爬行到站立,从哇哇啼哭到牙牙学语,从识字读书到步入社会……每次蜕变,都是在顺应生命的呼唤,让生命不断成长。
多年前,他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扮演宋兵乙,为增添那么一点点的戏份,他请求导演安排“梅超风”用两掌打死他的戏份,结果被告知“只能被一掌打死”。这个年轻时被称作“死跑龙套”的卑微小人物,每一次当着导演的面谈论演技时,都会引来哄堂大笑,但他仍然不断思索,最终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现在,他主演的《大话西游》《喜剧之王》《功夫》都成了传世经典。
1998年,他第一次主持的电视节目播出时,发现自己说的话几乎全被导演剪掉了。于是他让身为制片人的妻子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在主持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哪怕是最细微的毛病都不肯放过,然后逐条探讨、改正。即使现在他身价已逾4亿,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持人,他也从未放弃面“本”思过。以上例子提到的两个人,一个是周星驰,一个是李咏。
在生活的泥藻中,你是那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还是那只正趴在荷叶上四处张望的青蛙?捕捉害虫的青蛙是庄稼的安全卫士,那遇见温水的青蛙呢?把一只青蛙扔到热水锅里,它马上就会跳出来。但是,如果把青蛙放到温水锅里,慢慢将水烧热,它就不会想要往外跳,等到青蛙再想往外跳时,已经无能为力了。这就是著名的“温水煮青蛙”理论,或许有人认为:人比青蛙聪明多了,就算被放进了“锅”里,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往外“跳”,并且也能够利索地“跳”出来。
果真如此吗?请不要忽视环境和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
有个成语叫“临渴掘井”。意思是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很多人抱着“临阵磨枪”、“穷极思辨”的词就不撒手,以为自己能在悬崖边来个急速大转弯,可是这么做只有三种结果,要么被吓傻,动也动不了,要么极速漂移而后下落,要么以超高车技掉头准备往回跑,结果发现身后有群狼正在用凶恶的眼神看着你。从“蜕变”的角度来讲,这种行为应受到贬斥。等你走到了尽头再想改变,为时已晚。惯性思维会阻碍你的行动,让你难以逃离自我的舒适区,而后只能在坏结果来临时把难过和自责的情绪灌输进心里,反反复复,难以自拔。其实,在“渴”的感觉还不明显时,我们的身体已经一步步走向“渴”的状态了,因此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就应该迅速迎接变化,莫等“穷”时方“思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