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烟火,真挚的爱

今天,和伊宁一边散步,一边聊了很多。

聊到了她未来的公公婆婆,

她未来的公公曾经有机会留在北京的高校工作,

但是为了婆婆,公公回到了吉首,

原因是那个年代北京的学校没法解决配偶的工作问题。

听到这个小故事的时候,

我想起了“烟火气”这个词,

它在生活中,也在云端。


“烟火气”这个词,

我第一次真正认识它,

是武大湖滨CBD要被拆的时候。


去年六月从珞珈山毕业,

早在四月份去小黑屋,

叔叔就说:

我们比你们还要早毕业。

我一脸懵逼!

叔叔又说:

我们5月30号就都要搬走了。

当时唯一的想法是:

以后小黑屋又要去哪里呀?

我们要毕业了,湖滨CBD也要毕业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就靠着湖滨CBD吊着一口仙气;

也有那么些时间抱怨CBD该吃的都吃过了,没啥可吃的了。

但回想起来,关于CBD还是有好多好多记忆呀!


#小黑屋#

小黑屋,

真的是排球队的食堂。

经常打完球,

就去小黑屋撮一顿,

或者各自打包一点炒面、炒饭,

然后去7TT围坐一桌吃起来。

印象最深的,

是大三某晚上,

和徐三岁一起在小黑屋吃炒方便面,

一边吃一边吐槽,谈天说地。

只可惜,徐三岁说:

可能再也吃不到小黑屋的炒方便面了。

#煎饼果子#

煎饼果子那家的叔叔,

记性真的太差了。

每次和他说不要葱、不要香菜、不要生菜,

他总是一边重复,又一边忘记,

这记忆力真的没谁了。

貌似张向对我说过:不吃生菜你还能吃个啥。

是的,我不喜欢吃生的生菜。

后来,那个叔叔总结了一番:

绿色的都不要!


#樱顶煎饺#

樱顶煎饺那家的阿姨,

真的是我活到现在见过的最淡定的人,

不急不慢、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每次买凉皮凉面的队伍排得老长老长,

结果阿姨还是按部就班擦完了桌子再用袋子打包。

应该晴子说过:那个阿姨这么慢的速度,就不配卖凉面。

另外,我觉得这家的叔叔可能是“妻管严”,

有一次我去买排骨藕汤,10元一碗。

我不吃排骨,便让叔叔不要弄排骨。

于是,叔叔瞄了一眼在厨房忙碌的阿姨,

然后小声对我说:

不加排骨,给8块钱吧!


#湖滨1号店#

以前湖滨食堂还没改造前,

食堂的各种蔬菜里居然还要加碎末的肉,

不能理解蔬菜里加肉是咋回事?

于是,我就是靠着拼饭那家活下来的。

那家总是有纯蔬菜!纯蔬菜!

后来和这家店熟络了,去买饭时,

不管是年轻叔叔,还是年轻阿姨,还是那个年纪大一点的阿姨,

都会直接对我说:

今天的蔬菜有balabala...... 


#牛奶麻辣烫#

第一次吃牛奶麻辣烫,

是大一时第一次从梅操打球回来,

是宝姐、学姐、可能还有张总,带我们大一学妹去的。

我都惊了,

世上怎么还能有这种麻辣烫?

我一个长沙人,不能接受那个味道,

一点儿都不辣,

牛奶和麻辣烫的组合也着实是奇怪。

不过后来,真的觉得好吃,特别是汤。


#重庆麻辣烫#

在早期,

重庆麻辣烫在我心里的排位比牛奶麻辣烫高,

又麻又辣,才是长沙人的口味啊!

后来更喜欢牛奶麻辣烫一些,

因为我觉得这里的辣椒没有长沙的好吃。

不过现在,两个排名不分上下吧。

因为这家的玉米火腿肠真的好好吃,

这得多亏了菲菲的推荐,哈哈哈!

不过不知道为啥后来的玉米火腿肠换了,没以前好吃了。


再也回不去的湖滨CBD,

这也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