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慢一点,比较快

慢一点

每天工作四小时

达尔文最为人所熟知的著作是《物种起源》,他一生写了19本书。但据研究表明,达尔文每天的核心工作时间只有三小时,其它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休息。

法国数学家庞加莱一生写了30本书,发表了500篇论文,研究设计数学、天体力学、科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庞加莱每天只在上午十点到十二点,和下午五点到七点进行深度思考工作,每天只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工作总时长为四个小时。

研究者曾对小提琴专业中的一些优秀学生进行跟踪调查,试图找到他们由于常人的原因。研究表明练习小提琴优秀的学生,每次只练习80到90分钟,然后休息半小时,再专注练习80到90分钟,总练习时长四个小时。

无论是科学家达尔文,数学家庞加莱,还是优秀的小提琴练习者,他们每天核心工作的时间都不长,但成就却惊人。

他们每天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的时长是相似的,大约都是四个小时。并且,他们都会刻意休息,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将个人的技能和生活,都做最大程度的提升。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达成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需要用十年:每天坚持四小时的高强度训练,每周五天就是20个小时,一年就是1000小时,十年就是10000个小时。


工作时长≠工作产出

20世纪50年代,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的教授做了一项调查,研究了科学家的工作时长和他们发表论文数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每周工作10到20个小时的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是最多的,而每周工作60个小时的研究者发表的论文是最少的。

所以,并不是科学家工作时间越长,发表文章就越多,工作时长,并不等于工作产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处于随时在线状态,生怕错过什么就被剩下了。但,在忙忙碌碌的同时,首先要明确一件事:工作时长,并不等于工作产出,如果努力方向错了,那就会越努力越糟糕。


慢一点,比较快

快生急,急生乱,那该如何慢下来呢?

1、离线思考

达尔文每天虽然只工作三小时,但在这三个小时内,他是处于高度集中地刻意练习状态。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个方法,在精力做好的时间,隔绝一切打扰做最重要的事。

笑来老师经常说“注意力>时间>金钱”,我们在处理重要事情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集中注意力。

比如,在公司比较吵,先关掉QQ和微信的消息提醒,然后戴上降噪耳机,专心处理工作;在家里,可以在自己的房间,把手机关机,并告知父母自己需要安静独处一段时间;在外面,可以去图书馆或者咖啡馆,找个安静的角落坐上几个小时。

2、批量处理

时间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将事情分类,相关联的事情一起处理。

重要任务一次性处理;

密切相关任务合处理;

琐碎任务集中处理。

3、保障睡眠

睡觉和早起一样,都需要设定固定的时间。

将手机设定一个10:30和11:00的闹钟,一个提醒自己该准备去睡觉了额,一个提醒自己该关灯睡觉了,久而久之,产生了习惯,没到11点就会产生睡意。我身边总有朋友说自己不转钟就睡不着,但也有些长辈,每天晚上不到10点就睡着了,这个睡眠时间,其实是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

适当的运功有助于睡眠。

经历过军训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军训的时候从来不会失眠,连手机都不想打开,回宿舍倒床就睡。我们平常肯定不会进行军训那么大强度的训练,但可以适当地做瑜伽、跑步、拉伸运动,来帮助自己入睡。

冥想,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关于冥想,我已经安利过很多次了。

15分钟的冥想练习,相当于两个小时的深度睡眠,有助于卡快速回复精力。不仅如此,冥想能让人身心处于放松状态,清空大脑,更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而且,据说初练冥想的时候,是很容易睡着的,失眠的人赶快试试。

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慢一点,比较快。

0524 晨读导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才真的存在吗? 1763年,7岁的莫扎特开始了他的环欧洲演出,成为一代传奇人物。莫扎特年纪很小时就能准确辨识任何...
    丹菡阅读 12,995评论 4 106
  • 一霎湿花梅雨,几番香稻荷风。遍观苍碧草蒿蓬,诗酒有谁与共? 镜里年华暗换,人间岁月销融,春光已萎恨匆匆,且看清秋接踵。
    高十一妹阅读 4,145评论 10 30
  • 前一阵子逛自己的空间,猛然看到一位久不联系且没有感情的高中同学赞了我一条说说。便想起了这位同学,且用高同学来称呼吧...
    落微阅读 3,532评论 0 1
  • “吃货”这词出现以后,我认为自己必定是它的一分子。原因如下:不管好吃孬吃,上了饭桌,总是最后下桌的那一个。明明吃饱...
    铅笔芒种阅读 2,967评论 1 4
  • 今天超级不想写,又在外面跑了一天,九点多刚回到家。在路上想着违规一次今天就不写了,但又不想放弃,没办法,只能放大招...
    付振阅读 1,17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