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多就被热醒来了,脖子上都是汗,不过还能忍受。先生不知怎么的,也醒了,就说有点热,开了空调,继续睡。
这就是我俩的区别。我总是犹犹豫豫,遇事觉得能忍一忍,就过去了;他则不去缓冲一下,果断去做。就像晚上去锻炼,我觉得掐着时间点出去,换好鞋了也拿着手机在磨蹭,他则立刻换鞋就出去。
有时候安慰自己,这样互补的性格,也挺好。但细想一下,拖延、内耗,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想,总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在单位,准备公开课,总是一遍遍地去看教学设计,同事说:“你去试讲一遍,所有的问题都能发现了。”的确,去做了,才能有答案。
简书日更,打开了APP,就是发呆,不知道从何处落笔;或者写了几行,觉得选材不好;亦或拟好了主题,内容又不太符合要求;还有觉得写读书感悟过于片面,缺乏深度思考……总是在否定自己。现在看来,这就是内耗。
把简书日更当作日记,写就是给自己看的,没有那么多观众去看你的作品。看看头条上的文章,文不对题、东拉西扯没有主题的文章多去了,不是人家照样发表?关键就是勇气。以后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写得多了,自然就能写好了。
拒绝托运,远离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