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把发展观、执政观、自然观内在统一起来,融入到执政理念、发展理念中,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高度、实践深度、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厦门海域出现的赤潮问题,是海洋生态污染问题,值得我们朝气蓬勃的大学时对此进行研究,提高对海洋生态污染的了解,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向社会宣传,增强社会对赤潮的了解,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实践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上查阅相关官方网站,阅读大量与赤潮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整理,从而为实践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安排制作横幅,以及一份关于赤潮的PPT,与中学联系,在中学课堂上向学生们宣传关于赤潮的小知识。
实践团到厦门市气象局了解赤潮发生前的天气情况
走访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了解关于本次赤潮的具体情况。
并向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关于赤潮后,海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
实地走访调查,到6月份同安区后田海域附近走访当地渔民对赤潮的了解情况和受到的影响。
走访厦门市的主要海产品市场,了解厦门海域赤潮出现后,对海产品市场的影响。(插入图6)
制作100份问卷,调查市民对赤潮的了解程度。
利用专业知识,对赤潮影响范围做空间分析,以及小组探讨赤潮的影响,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对策,利用青年之声,QQ,微信等进行宣传。最后,团员们都收获许多心得,团内对本次社会实践进行总结。整理照片,写总结书。并且制作一份关于赤潮知识普及宣传书,让社会大众更加深入了解赤潮。
赤潮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此过程中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了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了学习探究能力,用地理人的眼光看待赤潮,以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海洋生态问题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学会用专业知识,如利用GIS 软件进行赤潮发生范围的空间分析,利用地理学的知识解释赤潮的成因,演化,影响以及防护措施等。同时,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凝聚力,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以致用。
通讯员: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郭晶 吴泳涛 康思佳 林雅芬 方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