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点和巴菲特有关的东西,但是一是实在是没有什么时间,二是虽然我看过很多从侧面描写巴菲特的书,但是一直没有系统完整的学习巴菲特的思想。最近我系统的把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看了几遍,收获很多,受益匪浅,关于投资我所有知道的他都说过,我有的疑惑他也解答了。其实关于巴菲特他的价值投资理论思想和实践那是不用说,他在投资之外的人格品性也是令人瞻仰。
虽然很多人都听说过巴菲特,也大概听说过巴菲特的一些名言,比如“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潮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宁愿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准的错误”等,但是大部分对于巴菲特和他的投资理念并不是十分了解,或者说了解的有些片面,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比如巴菲特来了我大A股也要赔钱,巴菲特不投网络科技股所以网络科技股没前途,巴菲特也使用杠杆(认为浮存金就是杠杆)等一些可笑的言论,这些都是没有充分理解巴菲特的投资理论造成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巴菲特的成就和他的投资理论。
谈到股票投资如果不谈巴菲特似乎就少了点什么,如果说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的开创者,那么巴菲特就是价值投资的集大成者,那么巴老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价值投资的巅峰的,这里引用梁孝永康的话“从 1956年5月1日巴菲特合伙基金成立开始,基金总资本 10.51万美元,其中巴菲特象征性的出资 100 美元。就是从这微不足道的 10.51 万美元开始到现在的伯克希尔 •哈撒韦,巴菲特就是从这 100美元开始,到最后问鼎世界首富(之后长期稳居二富的位置)。巴菲特致富的过程,没有任何惊心动魄的壮学,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冒险,其至没有一个像样的转折。(这里应证了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他就像一条走往东北 20 度方向的射线一样(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度,不是因为角度很大,而是因为一直在走),从二十多岁就开始践行自己的投资哲学,一直坚持了60多年,每一年,每一封信看起来都是那么普通,但是当你看完后,才意识到他创造了一个奇迹。现在让我们跟随时光来回顾下巴菲特的投资,以及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从十几岁就开始第一次买股票,不过一开始巴菲特进行的也不是价值投资,也是看图猜涨跌,直到他看到了《证券分析》开始跟随格雷厄姆的捡烟蒂的投资方法并且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收益,但是有一只股票并不符合格雷厄姆捡烟蒂的标准,但是格雷厄姆却持有了他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巴菲特也因为格雷厄姆没有把。这类企业写入《聪明的投资者》而拒绝署名,这只股票就是盖可保险。巴菲特一开始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来评估盖可保险这类企业,直到巴菲特遇到了芒格,得到了以便宜的我价格买入一般的企业,不如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企业。随后,巴菲特凭借保险和各类浮存金不断的用投资复利滚动,成为了一代股神。
我在这里总结出巴菲特投资的几条核心思想。
1.买股票就是买企业,无论是买入企业的一部分还是绝对控股,买入和卖出的标准都没有区别。
2.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企业,好过于以较低的价格买入普通企业,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烂公司的敌人。
3.在能力圈范围内集中选取几家有护城河的优质企业好过于分散投资。正如巴菲特所说为什么不把钱投到第一第二好的企业,而要投入到第九第十好的企业。虽然有时候集中到一只股票上也可以但是也难免会有黑天鹅,建议业余投资者持股3-5只,如果研究更久可以适度加宽但是绝对不要为了分散而分散。如果不能分辨出企业的好坏,那就买指数基金吧,参照第五条。
4.如果不想持有一家企业10年就不要买入,当然不是买入一定要持有10年,但是在买入的时候尽量考虑长远,避免频繁交易还是有必要的。
5.如果没有足够的投资能力建议买入低手续费的被动沪深300(标普500)的指数基金,好过于买入主动型基金。十年赌约证明百分之九十九的主动性基金除去手续费后跑不赢被动指数基金。
6.任何股票都可能在短时间内下跌百分之五十,所以不要使用杠杆。
7.没有任何人可以预测短期市场走势。
8. 股票短期而言是投票机,长期来说是称重机。
9. 投资时,市场的悲观是你的朋友,乐观则是敌人。
10. 对于公司股票投资最主要取决于公司未来盈利。
11. 投资股票是正和游戏。
12. 投资股票错过这个游戏的风险要比呆在里面大的多。
13. 听到坏消息而把手中的股票卖掉通常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14. 在商业世界坏消息经常是接踵而至,厨房里不止一只蟑螂。等等,因为经典语录太多没法一一写出来,其中最核心的是前四条,如果不能学习前四条就按照第五条来操作。正如巴菲特所说如果傻钱知道自己傻,那么它就不傻了。
不过用股神来形容巴菲特也不准确,因为他不仅仅是投资人,同时也是企业经营者,是企业家。很多人以为巴菲特百分之二十的收益率归功于他企业保险的浮存金,而普通人难以做到这点,不可否认浮存金确实给了巴菲特很大的帮助,但是他的投资方法绝对是普通人也可以学习的。我们可以分析巴菲特一个个投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从中学到一些经验,从而找到更好的投资标地。
首先就是最著名的失败案例伯克希尔纺织厂,伯克希尔纺织厂是典型的便宜的烂生意,由于赌气巴菲特全资控股了他,由于纺织制品的同质化,导致巴菲特一直挣扎在泥潭里,虽然有很好的经纪人也法挽救,正如巴菲特说的在一艘破船上再好的船长也没有办法。所以,在投资的时候选择行业很重要。
好生意喜诗糖果,特殊的品牌附加值,购买者对其价格的不敏感,低资本投入,可以随着通货膨胀上涨的价格,巴菲特差点因为500万美元错过,第一家让巴菲特领悟对于好公司的买入价格标准是可以提高的。也为巴菲特日后介入可口可乐打下基础。
阶段性的好生意水牛城晚报,华盛顿邮报,我在这里引用巴菲特的原话“显然我们的纺织事业仍持续不断地有现金流入,但与过去所投入的资金实在是不成正比,这并非经理人的过错,主要是产业的环境使然,在某些产业,比如说地方电视合,只要少数的有形资产就能赚取大量的盈余,而这行的资产售价也奇高,帐面一块钱的东西可以喊价到十块钱,这反应出其惊人获利能力的身价,虽然价格有点吓人,但那样的产业路子可能反而比较好走。”如果不是因为信息媒介载体的变化,报纸生意以当时的眼光来看确实是好生意,既可以收广告公司的钱又可以收买报纸人的钱,而且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一般的人看习惯了一种报纸不容易轻易转换到其他的报纸上。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逐渐被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取代,成为一般的生意。
需要好的经理人的保险业,如盖可保险,国民保险,像国内也有保险公司像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之类的,保险这个行业怎么说一般人很难弄懂,我估计没有几个人能看完一份保险公司的年报,但是其实保险行业也可以简单点来说,就是利用收保和赔付金额之间的时间差产生的低利率甚至免费的浮存金来挣取投资收益,巴菲特就是运用这些保险浮存金产生的每年接近百分之二十的收益率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增长,但是我不知道巴菲特的保险公司在股票、债券和其他类别的投资比例占比,但是我看了最近中国几家比较大的保险公司的年报,主要浮存金的投资还是集中在债券上,股票类权益投资占比很少,整体投资收益以债券为主,我不知道是有规定这样还是怎么回事,所以,当前我觉得中国保险公司想取得很高的收益几率不是很大。
1983年零售业内布拉斯加家具店,由B夫人一手创立,我觉得属于零售类公司,采取薄利多销战略,效率比同类公司高,得益于好的管理层,关于公司并没有很多可以讲的,不过这个投资案例给与我们更大的启示是,公司董事长的年龄并不是很大的问题,正如巴菲特所说的很难教会新狗老把式,巴菲特觉得公司ceo年龄大并不是很大的问题,b夫人一直工作到90多岁,很多伯克希尔的经理人也工作到70-80岁,打消了我对于一些公司掌门人年纪过大的顾虑。
可口可乐,巴菲特1985年改喝可口可乐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关于可口可乐可以重点介绍一下,这是巴菲特的经典持仓,我觉得的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应该也是受到了喜诗糖果的影响,买入价格应该在15倍pe左右,正好处于国际化之前,其实到现在为止可口可乐的价格一直没有很大增幅,主要增长收益与用量的大幅增加,这与茅台恰恰相反,而且可口可乐和其他消费品不一样,比如糖果和巧克力吃多了容易腻,但是可乐和雪碧之类的喝再多也不容易腻。我觉得可口可乐的护城河在于品牌、规模优势和一定的成瘾性,受众广泛,通过全球化持续扩大销量,通过把价格控制在极低的价格阻止新进入者进入。在这里再分析下中国的特色消费公司贵州茅台,其实我觉得茅台有点于类似奢侈品的感觉,虽然消费总量增幅不大,但是价格可以随着通胀一直提高,从而稳定增加利润。从原料来说可口可乐和茅台上游主要原料是同质化的糖和高粱,成本比较容易控制。但是我觉得茅台的护城河其实应该比可口可乐更加宽广,随着全球化走到尽头可口可乐的利润增长空间在减少,而茅台的增速却不会变缓。
苹果公司,2015年左右买入,应该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段永平影响,很少能有产品价格比其他产品贵一倍还这么受欢迎,苹果的护城河得益伟大的产品,也有点于类似茅台奢侈品的感觉,因为可以象征一定的身份性,所以消费者对于价格不是很敏感,随着云技术的运用,用户在苹果云上保留照片和信息不断增多,可转换成本在增大,更加加深了护城河。这又让我想到另外的一个产品汽车,为什么汽车类的高端品牌如此之多,而手机类的高端品牌如此之少,而且客户倾向于买第一次第二次购买不同品牌的汽车,却倾向于使用相同品牌的手机。我觉得最重要的差别应该就是在价格上,1000元、3000元和6000元可以接受的难度,远远小于10万元、30万元、60万元的接受难度,其实如果可以选择大部分人肯定情愿买更贵更好的的车,而最好的手机价格不过1万元,最好的汽车却要上千万,这就注定了汽车的高端消费者少于手机的高端消费者导致汽车的集中度更低。而消费者随着经济能力增长不断购买更好的汽车,而手机直接可以一步到位,另外一个就是前面讲的,随着云技术的运用,用户在手机云上保留照片和信息不断增多,可转换成本在增大,导致了手机的护城河更加坚固。
Dexter鞋业1993年买入,这被誉为巴菲特投资中最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用了部分伯克希尔的股票去购买的,时间越久亏损越大,主要是巴菲特没有预计到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低成本的人工费用使得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在90年代非常低,Dexter鞋业无力抵抗,不过耐克和阿迪缺没有收到这种冲击,这也值得思考背后的原因。还有很多的企业就不一一分析了。
最后,我想说知道巴菲特的人很多,真正愿意学习巴菲特的人其实并不多,不是他的理论有多复杂,而是更多的更希望投机取巧,被短时间内一些人涨一些股票涨几倍甚至几十倍迷惑了,不愿意慢慢变富,不过确实中国资本市场到现在也就30多年时间,大家还在盲人摸象阶段,投机者肯定比成熟市场更多,但是正是更多的投机者不是给了价值投资者更好的机会么,未来股权投资的参与者肯定会越来越多,优秀的投资者肯定也会越来越多,投资的难度肯定会增大,其实当下不正是价值投资者最好的时代么。(当然我写的这些只是个人的投资思考,不作为任何投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