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有一位妈妈很困惑,找到我说:女儿六岁了,还喜欢吃手,怎么讲道理、怎么打手都没有用,如何是好?
我安抚她说:不着急,让我从“敏感期”三个字开始讲起。
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
婴儿从一出生,敏感期就开始了。新生命本来住在妈妈柔软而温暖的子宫里,出生那一刻,突然来到这个混沌的世界。最开始,他和这个世界是融为一体、不分你我的。他能够使用的唯一器官仅仅是眼睛和口,并且对于视觉并不完善的眼睛来言,口是他链接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最灵活、最自然的通道。
口不仅仅用来进食,在最早,口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用它来唤醒身体的其他部分,并且用它来认识外在的世界。——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
除了吃饭,口的第一个功能就是吃手。不知道,你有没有认真观察过一个婴儿吃手的过程。一开始,他是吃不到手的,他需要集中高度的注意力,经过多次的尝试,才能成功吮吸到他的手。一旦成功,便一边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一边沉浸在自我的满足之中。
之所以说是满足的,是因为在吮吸的过程中,婴儿开始发现原来我的手是可以为我所用的。对于早已熟悉双手功能的成人来说,手就是手。但是对于婴儿来说,手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关节、每一片指甲盖,都别有一番滋味。
可以说,吃手就是婴儿每天乐此不疲的工作,这份工作给他带来了无比的喜悦、安静和专注。吃手,首先是发展和独立口的功能,其次是唤醒自己的身体一一把手、脚和身体的其他部分逐步解放出来。最后,他通过口来认识世界,软的硬的、酸的甜的、大的小的,一点点探索着这个神奇的世界。整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口的敏感期。
口的敏感期之后,还要经历手的敏感期,走的敏感期,空间、时间的敏感期……成长,就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敏感期逐步展开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一个孩子对于各个敏感期的开展是何其艰难的。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对孩子的干涉也一步步开始了。
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孩子刚刚把手放进嘴巴,旁边的大人就立即说“不能吃手”,如果孩子不屈不挠地又把手送进嘴巴里,大人就开始大声呵责“这么不听话”,甚至是打手。但如果孩子依然坚持并且频繁地把手放进嘴巴,大人就会使出更狠的绝招,比如在手指上涂辣椒,打屁股、关小黑屋……
你可以看到一个成人,在一步步变本加厉地伤害着一个孩子的基本需求和天性,并且这样的伤害是永无止境的,贯穿成长的方方面面。一个不被打扰、喊停和说不的孩子,他的人生是多么自由和幸福,又是多么艰难的。
而如果口的敏感期一直被压抑、得不到满足,你可能就会看到一个6岁的孩子,她仍然喜欢吃手。
0~6岁应该是孩子各个敏感期充分发展的时期。但也由于种种原因,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孩子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情况却是,这个社会给予大龄儿童的耐心和爱心还远不如低龄阶段。
就比如这位六岁了还在吃手的孩子,她很轻易会被身边的人(往往包括自己的妈妈)贴上“不好”、“不对”、“不应该”,甚至是“有问题”、“低龄化”的标签,然后一直被批评、被教育、被纠正。结果就是,一个努力遵从自己内在成长规律的孩子,在第二次主动弥补敏感期机会来临的时候,依然得不到充分的理解和发展。她就像一颗明星,但是一次又一次被卸下了光芒。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在爱的陪伴下,全然接纳你孩子最真实的样子,不干涉、不打扰,就是对孩子精神世界最好的培养。
当一个大孩子出现行为倒退,表现得像小婴儿一样吃手或者要喝奶、要抱,首先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表明孩子过去没有得到的满足现在正在自我疗愈。但相比小时候敏感期的行为探索,现在在心理上需要更多的爱和关注。
只要父母全然的允许孩子的行为,细心观察,一定会发现孩子“不合理行为”的背后,有成长变化正在发生,他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流通也正在不断增加。
祝福每一个孩子,希望他们都能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而维护这个和平的环境,也是为人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