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带了两只单位一周前发的普通中秋月饼。刚吃两口,同事欢子说了一个简短的笑话“我在网上看到,说江苏人最近的早饭都是月饼,果然是真的”。没底气地噗嗤一声,乐了。
晚上,夫人被安排去剧场看“五个一工程”重点扶持话剧《美好的店》,刚刚和我分享舞台画面,再次看到久违且熟悉的代销店,一下子勾起我的童年回忆。
记得应是8岁那年,那时家里刚建好三层洋房,我也刚学会骑自行车,时逢五一劳动节,不知哪根筋错乱,突然特别想吃月饼,便向母亲提了诉求。虽然刚建完房,家里紧巴巴,但母亲依旧爽快地给我了一张两块钱纸币,我兴高采烈地骑着母亲嫁妆—— 一辆蓝紫色自行车,赶到村头代销店。一听说我要买月饼,热心的老板娘给我翻箱倒柜找半天,终于找到一只苏式五仁月饼,然后找给我一张一元纸币。我拿到找零,谢过,转头回家。
回家后,想和母亲一起分享,母亲应该是出门收农业税了,我便小心翼翼地打开包月饼的油纸,掰了一半留给母亲,同找零的一块钱放在一起。然后在掉着渣子、属于自己的一半月饼上咬了一口。虽然顿觉难以下咽,但内心无比满足。
母亲那天回来后很是感动,一闻味道不对,但为时已晚,我已上吐下泻,并且持续了好几天。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全家人省吃俭用的年代,几乎不敢花销(做工程的父亲早出晚归,独自一人的时候也不舍得在外吃一顿馆子),但面对很少提物质要求的我,母亲还是慷慨地提供了满足。
时至今日,二十多年过去,此事依旧难忘。童年的代销店、过期的苏式五仁跨年月饼、因嘴馋遭受的罪,不仅仅停留在我的童年,也深深刻在我的心里,而且历久弥新。
奔赴代销店的那一日,我欢快地骑着车,飞速穿行在渐黄的麦田间,感受着迎面略带甜味的风,以及后续发生的种种,皆是属于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之所以说是财富,因为往后鲜有机会经历如此值得回味的月饼了。此外,印象深刻的,那便是岳母大人知我所爱,每年临近中秋都为我抢购热销定制的广式椰蓉月饼,厚厚一摞,每一口都饱含母爱、如沐春风。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指引,终于熬过了物质匮乏的年代,随着步入二十一世纪,家境较好、逐步脱贫。然而懂节制、能勤俭、会知足的良好习惯我已养成并且保持至今,此习惯成为我后来抵挡诱惑、击败挫折的自信来源。纵使日后返贫,亦不以为怵。
最后温馨地收个尾吧~从前网络上有个关于电影《无极》网络乱剪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说的是勾出了人性深处的恶。希望我今天所聊“一个月饼的蝴蝶效应”故事,能让你我不忘初心,幸福永远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