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中庸解读31

重温经典||中庸解读31

提高到理论上来说,这一章所强调的依然是重实践的观点。“本诸身,征诸庶民”,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并从老百姓那里得到验证。这是主客观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用客观实践来检验自己的主观意图、见解、理论是否符合老百姓的利益与愿望。从而使自己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准则。

这里当然还是蕴含着儒者对伟大与崇高的向往以及对不朽的渴望,也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直崇奉的对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执着追求。

第三十章(圣人的伟大之处)

【原文】仲尼祖述(1)尧舜,王道备于(2)文武,上律天时,下袭(3)水土。辟如大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4),辟如四时之错行(5),如日月之代明(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7)。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第30章)

【注释】 (1)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行为或学说。(2)备于:遵从,效法。(3)袭:与上文的“律”近义,都是符合的意思。(4)覆帱(dǎo):覆盖。(5)错行:交错运行,流动不息。(6)代明:交替光明,循环变化。(7)敦化:使万物敦厚纯朴。

【译文】孔子继承尧舜,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上遵循天时,下符合地理。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月的交替光明。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大的德行,使万物敦厚纯朴。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读解】天地的伟大之处,就是孔子的伟大之处。因为孔子与天地比肩,与日月同辉。这一章以孔子为典范,盛赞他的德行,为后学者塑造了一个伟大、崇高而不朽的形象,使他流芳百世而成为后代人永远学习与敬仰的楷摸。这就是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圣人。从《中庸》本身的结构来看,这也是从理论到实际了,从对中庸之道方方面面的阐述落实,到一个具体的榜样上来,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yú)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飞飞鱼向东阅读 5,043评论 0 3
  •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yú)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后山柴同望阅读 13,042评论 2 4
  • 第01章 【原文】 天命之谓性[1],率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3]。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
    苏缘sharon阅读 3,989评论 0 3
  •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
    邝月蓉阅读 2,985评论 0 0
  •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
    三生万物A阅读 5,86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