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一句话给成本下定义
采石场的故事
企业家是资源配置的中间人
采石场老板在旁边买了块地,即不做鱼塘也不盖楼,只是为了留住. 防止开发商买来盖楼到时候投诉他的采石噪音
表面上看是老板自己花了钱买了空地
实际上是买是头的人,而买石头是为了盖博物馆,并且相信有人去看博物馆
最终花钱的可能是看博物馆的人
采石场老板只是预判有人愿意买单,猜到得到奖励- 他挣钱了,猜错就要亏本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采石场老板的采石场到底是一直采石还是盖房子.
最终哪一种用途能够获胜,则取决于这两种用途的使用者,谁的出价更高。
这两种用途,我们现在说是两种人,一种是参观博物馆的人,一种是要住房子的居民。
选择了博物馆就放弃了做盖房子,
选择盖房子就放弃了博物馆
一个资源,它有若干的选项,被选中的那个选项,它的成本是那些所有落选的选项当中,价值最高的那个。简单说,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问题:对于中国工人来讲,究竟是制造袜子的成本高,还是制造飞机的成本高?
答:做飞机成本高,因为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中国工人他们做的的袜子可是很抢手, 而坐飞机他们并不在行,所以坐飞机放弃做袜子的成本高
14.你的成本有别人决定
负面的感受不是成本;
修泳池 正的感受100 , 付出的辛苦汗水是70, 净幸福 = 30
修帐篷 正的感受50 , 付出的辛苦汗水是10, 净幸福 = 40
比较成本时候,只计算净幸福,不计算辛苦付出
则你修泳池30,放弃的了代价是修帐篷的40
自己有一个旺铺一直坚持卖茶叶蛋.
放弃的代价就是 放弃出租的租金
社会上所有其他人决定了店铺的租金, 就看谁能出更高的价格来租你的店铺,1w, 3w 价格者得
你的职业范围由社会决定
不忘初心”,为什么不忘初心那么难呢?
因为当初你有“初心”的时候,选择的机会可能没那么多,所以比较容易坚持。随着你的境遇发生变化,机会增加,你要坚持原来的看法就越来越难了,成本就越来越高了,放弃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了。所以“不忘初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今天能选择的职业,只是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这是今天大多数人都认可而存在的职业范围。你在这当中选择自己兴趣最大、付出成本最低,而且在相当一段长时间里,你的总收益最大的职位。
你拥有你的生命,但是你的生命是怎么度过的,你的职业是怎么选择的,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其他人决定的。
问题:请告诉我,你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在职业选择上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并不大,因为成本是自己放弃的最大代价,我并没有因为喜欢做游戏而坚持做游戏, 所以我并没有放弃太多东西,依然在做软件开发.
不过放弃了跟老婆和小孩的陪伴,在公司加班确实是付出很大代价
15.别只盯着钱
政府征兵,发薪水比强制征兵要划算
强制征兵,世界上可能就少了一个化学家一个物理家
发薪水,当你叫价 1k ,3k ,5k的时候,愿意5k做士兵的人是最适合的人选, 他在别处的机会少,而当兵可能是他满足感最大,最适合当兵.
中间商挣差价,才是捡便宜
我们只需要在便利店付出多一点的价格,就可以免与去农村挨个买青菜,土豆,罗卜,
中间商之间有竞争,所以价值已经是最优惠最便利的价格,中间商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总成本
如果减少中间商,药价反而不降而升
腐败的中间商也是会算计的,也要节省成本,在激烈的竞争中,价格已经是最优的价格
解决办法应该是放宽制度,加大供应的渠道
问题:我们今天享受到的许多科技产品,价格都越来越便宜,包括电脑、电话、音响、照相机等等,但药品价格却一直很贵,当中的真正原因有哪些?
答:一个药品的研制和周期都相当的长,商家要收回长期投入的成本,只能通过高昂的价格来回本.
16.沉默的成本不是成本
有选择就有成本,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当我们没办法再做选择的时候,就不存在成本
例子:
1.一部烂电影,知道不好看,有谁能立马起来走人?
- 大学生发现自己的专业不对,有谁敢立马转专业?
3.谈念爱发现对方不适合,有谁敢立马转分手?
边际成本和收益
A方案说,如果我们投入100,就能得到150的回报。
B方案说,如果我们投入100,就能获得200的回报。
还没开始投 B更优
A已经投入50,B也投入50, 还是B更优
A已经投入90, B还没投入, 当然选择A更优 因为,A只需要在投10能得150 ,B要投入100,才能得100
买空调,买了没有假如功能的后期想换也是一个道理
无线通讯的基础设施有3G,有4G。如果我们从零开始的话,4G当然要比3G好。但是,如果3G已经上马,已经建成,这时候应不应该再引入4G呢?这就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经济问题
如果4G所提供的服务,性价比不是足够高的话,那么用户暂时将就着使用更便宜的、沉没成本已经是零的3G服务,可能是更有效率的。
问题:如果一件事情的成功概率是1%,那么反复尝试,会不会提高成功的机会
答:不会,因为抛硬币正反的概率不会因为次数的多少而变化.无论前面抛多少次,都已经是沉默成本
问答与总结
- 中国工人制造飞机的成本比生产袜子的成本更高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不是你的东西就不算是放弃
中国工人目前还不能自主地造出别人能够接受的客运飞机,所以不造飞机的成本其实很低。但是中国人做的袜子要的人可多了,咱们中国人做袜子能赚的钱可多了,那可是真金白银,所以做飞机而不做袜子的成本反而是很高的
2.你为了兴趣爱好,在职业选择上付出了多大代价?
人们往往为了迁就自己的兴趣,在金钱上做很大的牺牲,所以一旦人们做了选择以后,咱们就不能倒过来,怪咱们收入不均。因为其实收入不仅代表了你的货币收入,还代表了你的心理满足。
你选了一个职业,这个职业能带给你很持久的满足感的话,这也是收入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当然,这也是我对今天好多关于收入不均研究的一个质疑,关于这一点,后面我们也还会专门讨论。
当然挺有意思的是,还有另外一些同学,他回答的角度刚好相反。他们说他们不是因为兴趣而改变了工作,而是因为工作培养了兴趣,干一行,后来慢慢地就变成了爱一行。
- 电子产品越来越便宜,药品越来越贵,原因是什么?
我觉得原因之一,是要研制一款新药,往往需要10年,数以亿计的金钱来研究,而且当中的不确定性非常高。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药物它有一个专利期,还有一个审核期,审核期是在专利期之内的。由于有了审核期,它的专利有效时间也就变得更短了。它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成本都收回来。
还有更重要的,是制度上的原因。有很多国家,都给药品施加了各种各样的管制,进入门槛非常的高,这样也会使得供给的途径大大减少。
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非常繁复的医保系统,使得用药的人(病人)和掏钱买药的人(这里通常是保险公司或者各种各样的机构)不是同一个人。这时候真正买药用药的人,他没有积极性去控制用药的支出。在美国你看一个病,你用的那个药做的手术到底值多少钱?你怎么问都问不出来。
这种糊里糊涂的大锅饭,当然会使得药价越来越高。
国外近视眼治疗的激光手术,由于不在医保的范围,反而在激烈的竞争下,价格反而便宜了.所以掏钱如果是自己而不是政府,效果不一样.
- 如果一件事情的成功概率是1%,那么反复尝试会不会提高成功的机会?
答案是不会的,如果每一次你做这个尝试成功的机会都是1%的话。
他说好比一个人,他每次考试都拿一分,那如果他每天都参加考试,他会不会拿一个100分呢?答案是不会的。
范进中举那样的做法,是不应该仿效的,他是有成本的。
我们不看沉没成本,而看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不看过去花了多少,而看再花一点钱所得到的,是不是你真的想得到的。
有朋友到国外扫货买便宜东西,本来不太想买了,但他还是坚持要多买,因为多买才能把他的机票钱赚回来。
你想想这种想法有没有问题?机票钱已经花了,但是他还要再买一些便宜货,不管需要不需要,都要买到他认为当中的差价足以弥补他的机票为止。如果买的东西是他不需要的话,那就是盯住了以前花的钱,盯住了沉没的成本,而没有盯住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