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言锋语
去看电影之前,没做任何功课,也没有任何期望,这倒是给我认真看好电影提供了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思维。
第一个镜头是张国立,还以为又是老面孔居多,结果他是来打酱油的,主角演员一个也不认识。
原本是对这部电影不抱任何期望的,讲真,不太想去回忆那个年代的人和事,看到是严歌苓编剧、冯小刚导演,反而越发想看个究竟。
没想到,几乎是从头至尾换了我的眼泪。到底是哪些剧情,触及了我的神经,让我忍不住泪眼朦胧?
想来有这么几个方面吧:
哪有什么善良,从来都是以强欺弱
刘峰是部队文工团公认的活雷锋,他积极利他,脏活累活抢着干;出个差,不远万里给战友捎东西,送家信;帮战友修表,给战友打沙发,把紧俏的上学名额让给战友……
可做得越多,越让战友习以为常,甚至被战友取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他喜欢文工团的独唱演员林丁丁,在向她表白时拥抱了她,却被战友无意碰到,后报告上级。
在今天,这种事情可能根本算不得什么,但在七十年代,刘峰就被扣上了耍流氓的帽子,加上林丁丁落井下石,经过审讯后被发配到伐木连。
刘峰领到部队的新兵何小萍,父亲劳改,成分不好,在家被继父和弟妹欺负,以为来到部队就可以不再受欺负,没想到,部队里一样有阶级,她因流汗多,身体有汗味而被战友排斥,甚至男舞伴谁都不愿跟她配舞。
是刘峰冲出来主动与她搭档,此时的刘峰因公腰伤不再跳舞,让何小萍感受到了真正的善良。
当刘峰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何小萍独自给刘峰送行,还因不满连队的冷漠,装病拒绝替战友演出,而被政委发现后发配到医疗队。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刘峰和何小萍的离开,文工团并没受丝毫影响,只不过看了觉得心寒。哪里有什么善良,有的从来都是以强欺弱。
这世界,就千万别想绝对的公平,哪怕你曾经有过许多值得歌颂的荣誉,一件不足以挂齿的小事,可能就会毁掉你所有的付出。
给士兵以尊重,还他们应有的自尊
越战让许多士兵永久地躺在了战场上,也让很多士兵失去肢体或器官,成为残疾人。尽管他们拿命换来胜利与和平,他们是拼出来的战斗英雄,依然要为五斗米折腰。
以刘峰和战友为代表的越战老兵,要么失去生命,甚至连一个名字都没留下,更不要说墓碑。活下来的刘峰,右臂残疾,靠创业生活,有谁会记得曾经的战斗英雄,甚至赶不上一个普通的百姓。
再说何小萍,前线护士,抢救了许多受伤士兵的生命,医治了许多士兵的伤病,却无法治疗自己内心深处的伤病,成为了精神病患者。
虽然,刘峰和何小萍不能代表大多数越战老兵,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兵为国遇到战争就要义无反顾,他们没有选择,也不能选择,他们的天职就是服从。
那么,我就在想,对于曾经参加过战争的士兵,从国家到社会,是否可以给他们一个公正的待遇,给予他们最起码的尊重,让他们可以保持最起码的自尊。毕竟他们为这个国家付出过血和汗,甚至生命。
芳华易逝,各自珍重
时代的年轮,总是会让一些东西消失,比如文工团,又会让一些事物诞生,比如下海。
文工团,这个时代的产物,在越战结束后,就宣布解散了,而这些曾经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也都各奔东西,自寻前程。他们当中,分离后有的再无相见,有的也会偶遇。
曾经的情敌,穗子和郝淑雯,再度相见,那些曾经已成为了过往,得到陈灿的未必比失去的过得幸福。
刘峰曾经追求的林丁丁,已经发展成了一个肥婆,郝淑雯笑称如今刘峰的假手也不愿去摸她,可曾经为了抱她名誉扫地,前程尽毁,何等不值。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年轻的时候,可能会犯错,可等到让你犯错都不肯的年龄,连犯错的激情都没有。
陈灿下海了,刘峰也下海了,都是战友,却因各自身份不同,赚钱也有多有少,无论多少,刘峰曾经的那股正气依然不减。
从刘峰身上让我感慨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但从结尾与何小萍结合,又让我看到,善有善报。这个社会,做了好事不一定有好报,但做一个善良的人,遵从内心,应该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吧。
聚散两依依。芳华易逝,各自珍重。
好像也没感觉到底是什么赚了我的眼泪,时代的反差?善良被践踏?真情被感动?普通百姓的艰辛?间或有之吧。
片尾响起《绒花》,仿佛把我拉回了孩童时代,一部《小花》红遍大江南北,里面的人和事至今记忆犹新;一曲《绒花》传唱九州,歌词与旋律至今都不陌生。
不知道再过40年,是否还有人记得《芳华》,记得刘峰和何小萍。
应该记住的,总不会忘记,那些曾经的芳华,是刻进骨子里的,虽不曾提起,却永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