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5.[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
在周一的对冲基金这一课里,我给你讲了金融市场上的卖空机制,也就是说,当你看空一个自己手里没有的证券时,从市场上借证券卖出去。其实,这个机制在金融世界里是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支持者认为它能够提高市场的定价效率,反对者则认为它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更有意思的是,每次金融危机过后,各国的监管层总是会将板子打在卖空的身上,然后对它进行限制和约束。
对于市场来说,卖空机制到底是福音还是祸水?
一、估值偏高的纠正者
卖空机制的支持者认为它能够提高市场的定价效率。这就要说到行为金融里一个基础性的理论,叫“估值偏高假说”(overpricing hypothesis)。这个理论认为,一支股票的价格反映的是市场上各种观点和信息的汇总,正面的新信息会通过“买入”的行为进入价格。而负面的新信息就需要通过“卖空”来进入价格了。最后均衡的股票价格反映的是乐观情绪和悲观情绪的一个平均值。
如果市场禁止卖空的话,市场价格最后反映的就仅仅是乐观一派的观点。所以会造成一个估值偏高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在牛市的时候,大部分人的预期是比较一致的,更容易跟风买进。所以即使有理性的投资者认为估值过高,由于不能卖空,这种信息,或者说观点也就没有办法进入到股票的价格中,股票价格的泡沫就被越吹越大了。
例子:在2015年,乐视的鼎盛期,关于贾跃亭和乐视的争议,其实也没有停止过。看好的人把他看作是钢铁侠马斯克一样伟大的创业者和梦想家,认为乐视会是下一个腾讯或者阿里。不看好的人就认为他是个大忽悠,像刘姝威就曾发布过《乐视分析报告》,认为乐视的这种烧钱模式难以持续,它的故事和概念的想象空间很难变成现实。
问题是,看好的人可以进行大量地买入,但是看空的人却没有什么办法。所以你会看到,乐视的股价一路上扬。2014年12月乐视的股价大概是28块钱,到了2015年5月已经涨到了179块钱,5个月的涨幅高达535%。所以在这个股价上涨的过程中,“乐观派”的观点就不断地被强化,更加地刺激了市场的情绪,很多在这个点位进入的散户就生生地成了接盘侠。
所以“估值偏高假说”这个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卖空制度使得多空双方都能够通过交易进入市场,有利于制衡单边的交易,纠正过高的估值,抑制资产的泡沫。换句话说,就是卖空机制提高了市场的定价效率。
二、市场波动制造者?
这个观点,在学术圈算是主流,但是现实世界的运行并不像学者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尤其在金融危机期间,投机客们其实很容易利用做空机制,放大市场的悲观情绪,或者是恐慌情绪,然后引起市场的剧烈波动。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15年,我们国家A股的市场危机。当时有一拨这样的投机客,他们先大量地购入股指期货的空单,也就是大量地卖空A股股指,比如说沪深300。然后回头在现货市场上,再抛售几支大蓝筹股。你想想看,在当时那种悲观又脆弱的市场氛围中,这种抛售是特别容易造成恐慌性的跟风出逃的,然后市场就开始大跌。投机客们则可以在股指期货市场的空单上赚一大票。
当时舆论真的是很沸腾,亏钱流血的痛苦在这些投机客上找到了出口。再加上,当时据说还发现了一家国外机构在做空,民族主义就更给这种情绪火上浇油了。监管层果断地将板子打在了做空机制身上,接连地出台文件,从开仓数量、保证金、手续费等几个方面严格地限制股指期货的交易,基本上就是把我们国家的股指期货给废掉了。
环顾全球,中国监管层的这种做法一点也不新鲜,每次金融危机中,我们总会看到有投机客火中取栗,从市场的波动中赚取高额利润。
这种行为对于力图维持市场稳定的政府来讲,就是心腹大患了,需要禁止。所以,在2008年到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期间,全球很多市场都对卖空行为进行了限制,或者说是临时性的取消。
但是,你再仔细琢磨一下这个逻辑,就会发现一点点疑问了:到底是因为卖空导致了危机,还是因为发生危机了,大家想卖空?
中国A股市场的股指期货被停掉以后,其实引发了另外一个现象。当时在市场波动中,很多投资者其实心理是很纠结的,想抄底,但是担心自己会抄底抄在山腰上,如果我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开空单,对冲一下风险,那就可以放心入场了。
但是现在对冲风险的工具没有了,投资者,尤其是那些大量持仓的机构们就会感到风险太大,就只能在现货市场上继续抛售。所以股价继续下跌,市场的波动也并没有减弱。
这有点像治水,到底是疏还是堵,疏通泄洪可能会导致短期的损失,但是让市场的情绪宣泄出来,慢慢地就可能恢复平静。一味地堵,就会导致堵了东边,西边渗水,最后仍然是溃堤了事。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学者对于卖空禁令对股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经过实证证据表明,卖空禁令在一定程度上是损害了市场效率的。我们经过研究也发现,股指期货被限制以后,对市场的流动性其实是产生了比较显著的负面影响。
三、监管难题
听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恍然大悟了,认为监管层不应该限制卖空。但是我告诉你,其实这个话也过于绝对,卖空机制对于监管层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两难的局面。禁止卖空,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也可能损害市场的长期效率。但是,在市场剧烈波动的时候,卖空,尤其是那种裸卖空,就是你手里还没有借到证券就开始卖证券,这种行为会创造出大量的虚拟证券供应,短期内会扭曲市场的价格,然后引发市场的进一步暴跌和恐慌。有时候,甚至可能就传染到其他市场,损害整个经济运行的稳定。
所以说,卖空机制这个问题,到今天也没有得到一个完美的答案。每次的危机过后,各国的监管层都会对卖空进行严厉限制,然后随着时间推移,又逐渐放松。目前,各国比较一致的监管原则包括这样几条:一是禁止裸卖空,二是对卖空的价格采取一定的限制,三是加强卖空的信息披露,提醒投资者相关风险。这些措施也许都还不完美,但是我想人类社会的制度演化也就是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我们需要在不断的试错中继续前行。
今日概要:
1. 金融学理论“估值偏高假说”认为,缺乏卖空机制会导致负面的新信息无法进入股票价格,造成股价偏高,甚至是资产泡沫;
2. 金融监管上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命题:限制卖空会损害市场定价效率。但是在危机中,卖空会加剧市场波动,损害经济运行的安全;
3. 金融制度的演化也是一个在试错中前行的过程。
香帅提问:
咱们中国的创业板、中小板都会有一个很著名的现象,叫做暴涨、暴跌,也就是股价“嗖”地上去,然后“嗖”地又下来。我想请你结合今天的课程内容,思考一下,如果引入了个股的卖空机制,这种暴涨、暴跌的现象能不能够得到抑制呢?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往哪去找解答的支撑点,只能靠直观反应,应该是对暴涨有抑制作用,因为当涨到一定的幅度,就会有一部分人觉得不能再跟了,所以会做出相反的动作,也就是卖空。
但是对于暴跌就起不了作用,因为人在恐慌的时候比暴涨更加不理性。更是争先恐后,卖空只能加剧悲观情绪,而没办法抵消这种暴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