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深夜睡不着的感觉了,这段时间就是睡眠太好,每天吃完晚饭就想睡觉,第二天起来精神饱满。
躺了半小时,依然睡不着,索性起来,想到《同事们》这个话题,感觉有话说。
说起我的同事们,就先来说说工作。一家国企单位,是有史以来觉得工作压力最小工作氛围最自由的一个岗位。
我们部门目前有25人,包括领导在内。领导在整个单位几百号人中,有“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之感。
说起领导,哎呀,很有意思。亲和力和行动力以及记忆力,绝对没话说。我的感觉他只在意自己的利益和他想做的事,其它都是浮云,比如部门人员的管理。做为他的下属,有一种强烈的仕途无法继续发展的局面。当然跟着他久了,也有一种“温水里煮青蛙”,时间够久容易“武功”全废,斗志全没。
在他这里,似乎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很多时候他是一个老好人,给下属们安排任务时,竟然可以想不干就不干,想和他吵就和他吵。(我体验过,他的确有容易激起人愤怒的本领。)而他的优点是不计较(准确说这不是他care的点),和他吵的人既不会降工资也不会被开除,似乎还显得他很大度&宽容。
另外我感受到最宽容最nice的是上班时间上的宽松,休假竟然可以倒欠后补的,这点对于我们时常想出去玩的人是极好的。
再来说说我们另外的23位同事,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种情况:
一、亲近型
有两位是老乡,其中还有一位和爸爸年龄一样大,光从乡音上,内在的亲近感就不由分说了。
还有一位同事,为人热情、真诚、做事踏实,在本部门在外部门中人缘都好。记得刚到这个单位的一段时间,他对我的帮助不少。
内心大致比划了一下,亲近型的同事算下来有十位左右。
二、小团体型
我们部门其实只有两位女性,记得刚来公司的时候,我也尝试和她相处。她是这里的老员工,从公司开业到现在。我们中午一起吃饭,去年暑假还全家一起到千岛湖游玩过。
怎么说呢?一年多相处下来,感觉我们性格脾气兴趣爱好还是很不一样的。渐渐的我们也就疏远了些,平时除了工作和育儿的话题,几乎没什么交集了。
感觉自己到了不惑的年龄,也不愿意刻意的维持一段关系。合得来彼此珍惜,合不来也是随缘,各自自在。
她和其它几位新老员工有个相对固定的交流圈,关系很近也很铁。谈的话题主要是家庭生活的一些琐事,这方面感觉自己不擅长,所以自然也无法融入他们,有一点距离也就成了必然。
三、边缘 不痛不痒型
还有10位左右的同事,属于没什么事,我们几乎没什么交流,不疼不痒的。
另外,和其它部门的同事,因为每天要换工作服的关系,认识了两位亲近的,有种姐妹或知音的感觉。
还有人事部的一位同事,特别佩服她的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喜欢她的平易近人和热心肠。
遇到一个公司,遇到一些人,是一种缘分。
能一起走多久?未知。写到这里,还是特别感谢这份工作,有了这些遇见。
关键是目前还拥有着,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