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真正的奢侈生活,连厅级退休干部都无法想象

图:网络

本来预备继续读易中天,谁知刷到一篇极有趣的文章,又读到一边去了。

一位宋史学者,赵老师写的,题为《真正的上流生活,把退休老干部都惊呆了》。我不信,以为是天方夜谭,跑去查资料。一查之下,把我也惊呆了。

结合资料,简单说说赵老师写的内容。

有一个婺州(今浙江金华)的官员,在外地做了两任通判和一任知州之后,退休回到老家,由于史书上没说他的姓名,赵老师写作退休老干部。知州相当于市长,正厅级,干脆叫他汪市长好了。

资料显示,宋朝高度重视干部待遇,官员的收入为月俸、岗位津贴、粮食补贴、职田补贴和其它实物补贴;其它实物补贴包括傔人衣粮(仆役补贴)、茶、酒、厨料、薪蒿、炭盐等日常用品。杂七杂八加起来,一个月约为200贯,年入2400贯,折合人民币120万元,灰色收入不算。

汪市长家庭出身贫寒,为官也比较清廉,致仕——也就是退休——时没攒下多少家底。退休老干部享受半俸,各项补贴照旧,还可以兼任某些协会的名誉会长以补贴家用,按理说也算得上丰衣足食了。美中不足的是,家里连个擅长做饭的厨娘都没有,每天就这么粗枝大叶地对付自己的饮食。光是自己吃还好,倘若在家中宴客,就显得很没有面子。

汪市长决定雇一个厨娘。有一年在同僚家吃饭,他家的临安厨娘手艺极高,做的羹汤堪称天下一绝,便想着找人去寻找一个临安厨娘,并且专门提了要求:“价钱不用管,一定要找好的,我们退休老干部,不差钱。”

厨娘很快找到了,二十多岁,还是一个美女,不但厨艺出色,而且有文艺范,能算能写。汪市长大喜,赶紧录用。

他哪里知道京城的厨娘是什么概念,雇一个人,就是雇一个团队。

距汪家五里路时,厨娘的亲笔信到了,要求派四顶轿子去迎接。

长话短说,次日宴客,主菜有两道,一道羊头佥,另一个叫葱韭。看采购清单,羊头要五十个,葱要五斤,余从略。汪市长很纳闷,客人没几个,五十个羊头怎么吃得完。不好问,吩咐手下照办。

厨娘开工了,只见她运刀如风,只把羊脸上的一小片肉剜下来,切成极细的丝,其他的都扔到地上。大家问她这是要干嘛,厨娘回答:“这些都不是贵人吃的东西,只能扔了。”

接下来厨娘就开始制作“葱韭”,这道菜并不是把葱和韭菜混到一起做,而是将葱放到开水里汆一遍以后,把绿色的葱叶扔掉,只取里面最嫩的像韭黄一样的葱白,切成寸许长的段,然后用淡酒加秘制香料浸泡腌制。

自然是好吃得不得了。

汪市长极有面子。

但加工费简单是天价,折合人民币好几万。

绷了两个月面子,汪市长绷不住了,找了个借口请厨娘另谋高就。汪市长不可能知道,当朝太师蔡京家里,那可是若干厨师团队,从采购到上桌,流水线作业,分工细致,环环相扣。以下是后厨的组织构架:

[if !supportLists]一,[endif]外购处采办团队,名叫采买司

职司日常供应,并负责搜寻天下珍稀食材。

二,宴席正菜厨。内部分工如下:

砧板局:专门负责食材的初加工,包括宰杀、清洗、切割。其中很可能又细分为“切肉者”、“剖鱼者”、“宰禽者”等。为做一碗“鹌鹑羹”,须宰杀数百只鹌鹑。

炉子局:专门负责烹饪的灶上功夫,包括炒、爆、煎、炸、蒸、煮等。可能会根据菜系或技法进一步分工,如“掌勺者”(炒菜)、“蒸炖者”。

冷碟局:负责制作各种冷盘、腌菜、酱料。宋代冷盘技艺已经很高超。

三,汤羹厨

宋人极重喝汤,羹汤是宴席上不可或缺的角色。蔡京家对汤的追求登峰造极,很可能有专门负责汤品的团队。他们专门负责吊制高汤(用鸡、鸭、火腿、骨头等熬制顶级清汤)、烹制各类甜咸羹汤,如著名的云耳羹等。

此外还有点心厨和烧腊厨,篇幅所限,且从略。

值得一提的是,据宋代《东南纪闻》等史料记载,蔡京特别喜欢吃包子,他家的包子厨分工极其专业:切葱、剁肉、和面、调馅、包制、蒸制……每一步都由不同的专人负责。在这个包子厨里,有一个人专职负责切葱丝。他什么都不用干,每天的工作就是将葱切成极细、均匀的丝,以备做馅料或点缀之用,其刀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曾在别处读到一个故事。蔡京流放后,树倒猢狲散,有一富商雇佣了他家的一个厨娘,结果那厨娘啥也不会做,只会切葱丝。

维持奢侈生活的前提是高收入。蔡京的合法收入一年约5000贯,折合人民币250万元,其灰色收入无法估量。

宋代官员的待遇没说的。岳飞的收入远远高于蔡京,高达72000贯,折合人民币3650万元,是蔡京的十多倍。其收入来自两镇节度使厚禄、宣抚使职钱职田、公使钱使用权等极致化的武将待遇,几乎全是合法收入。

如今好多文人都想穿越到宋代,就因为宋代当官的日子滋润。他们从来没想过,万一穿越过去,没当上官怎么办。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武大郞。史料记载,“武大郞”租得起临街房,温饱不成问题,过的是大多数人向往的日子,可他的年收入才多少?30贯。岳飞的合法收入,相当于底层百姓的2400倍。蔡京的一顿饭,相当于平民43年的总收入。

这种真相,是不是超出了你的想象力?


注:“羊头佥”是宋代流行的“签菜”之一,正确写法应为“羊头签”。这是一种以羊头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菜肴,做法较为繁复:需将羊头肉煮熟后剔出羊头脸部的肉,切成细丝,拌以姜末、橘皮、胡椒等佐料,铺在猪肠子刮下的网油上,卷成条状并切成小段,最后蘸上面糊或鸡蛋糊封口,放入油锅炸至金黄。其特点是外酥里嫩,羊脂与香料融合,口感独特。在宋代,羊头签不仅是民间美食,也是宫廷宴席上的佳肴,反映了当时饮食文化的精致与多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