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适应中的“讨好型人格”是你吗?

幼儿园开学适应,有些孩子入园会哭,有些会很无助的呆在一边, 不哭也不闹,只是安静的坐在那,一动也不动,观察着身边的小朋友和老师。

毕竟,每个人都喜欢在自认为安全的地方睡觉,吃饭,游戏。

当新的环境和人物都与自己想象的一样时或者是和与父母亲那样亲切友好和疼爱相处时,人们会自觉获得安全感。+

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孩子们依恋的对象,就如在家-样。他们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关爱。在幼儿园,虽然有很多小朋友,但是在自己眼里,可以依恋的对象只有老师,毕竟她是和自己父母最相似的。虽然,身材样貌相差,但是不变的温柔语调是孩子最依恋的。+

有时有些孩子会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样子,突然变得乖巧和懂事,其实也不是孩子突然长大了,这其实只是一种自我保护。+

每一个人到一个新的环境,都渴望尽快被人接纳,希望被人关注。根据孩子以往的经验,父母亲更喜欢乖巧懂事听话的孩子,同样,孩子们也认为老师们也喜欢乖巧懂事的孩子吧。

+当我听话懂事,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做,是不是老师会多喜欢我一点,是不是会多关注我一些呢。当我获得了一个班级最权威的人的喜欢,那这时我还会担忧自己不被其他小朋友喜欢吗。

这种现象在小学是最常见的,虽然已经新课程改革了,但是传统应试教育留下的唯成绩论依然存在。小学老师一般最喜欢的学生是学习最好的学生。在学生的眼中,只要学习优秀,老师就会喜欢我。

老师喜欢我,我好像获得了保护伞一样,有时有些同学都不在意与其他同学的人际关系。这和幼儿园时的心态一样,我被班级老师喜欢,还会担忧其他吗?

其他同学们为了获得老师的喜欢,一方面可能会努力学习,一方面也会 喜欢我,有些时候可能不是真的喜欢,就好似一种敬畏之心,好似好学生身上有老师的权威气息一般,让大家不得不“喜欢”他。这其实也是学生为了更好的环境适应而产生的“暂时型讨好型人格”。

其实不只是孩子们,大人也是一样,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以及人际的变化,刚开始的新人,总会无意识的讨好那些老员工。比如不会拒绝他们提出的一些无礼的条件。这也许,也体现了“日久见人心”的意思吧,但在此处我不认为这是贬义。而且我认为人们暂时变成讨好型人格只是一种为了满足本身的马斯洛所提出的安全型需求而已。。

当大家适应环境和人际关系以后,这种讨好型人格会渐渐消失,人们会回到原来自己的样子,但也不得不说,有些人适应失败,或者觉得自身能力水平不够,这种讨好型人格将会继续下去,具体时间因人而异。!

2020/6/12 11:48

文章来源于 公众号 倾听生活心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