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身术的习惯养成计划

一、笔记与感想


图片发自简书App


高效能人士需要养成的一个重要习惯就是要学会分身术,刚开始听起来比较抽象,我们需要知晓、理解、使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主要从四个维度来学会如何“分身”,首先要学会积极主动(positive)与支撑自己成为期待的样子。

       我们往往会为自己很多懒惰、情绪化找借口,其实是内心一种软弱无助的状态,选择了坐以待毙,束手无措。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是别人的错、总找外部环境的理由。一直都忘了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积极主动过吗?

       当我们只会找外部因素时,内心不够强大的时候。其实我们容易情绪化,并且内心十分敏感,常常是一言不合就爆炸,心情郁闷,能量内耗,无法高效能的去做一件事情。因为我们内心小我在不断的保护自己避免伤害,让这种外部刺激的敏锐度越来越高。在这里要引入TMBRT模型来加以解释: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多数人从情绪到行为的过程是短时间完成的,是束手无措的,甚至可以说是应激反应。这是因为常常把自己拘束在小我内部,经常的刺激会造成触发器敏锐度的下降,导致外部一刺激就立马作出反应。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个时候运用分身术,能够在情绪与行为之间加入一些选择权,能够在冲动之余缓一缓,思考一下再进行行为,这样时间一长,我们就会成为自己所期待的那个人样子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长期我们会受到下面三个错误的信念的影响:

1、因为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2、奴隶之心,用强硬表达自己的软弱

3、因为一件事的失败就认定整个人生的失败。

在这些事情上,我们其实就因该是用分身术,个人理解的真正的分身术是“积极主动去思考”“遇到事情延缓一小段时间,给自己有选择的机会”“调整心态”。

举个自己的例子:经常父母念叨自己没有很好的生活习惯,屋子不收,内心的懒惰导致我会反抗和顶嘴,时间一长这种情绪就愈发的激烈和明显,可是冷静一想,的确这是自己的问题,也没有什么外部因素制约自己,就是一个懒字让我拒绝作出改变,让我产生了这种应激性的激动和暴躁,对家人对自己都很不开心!其实能够分身的想,要是给自己定个计划多久收拾一次,让父母开始看到自己的改变,或者父母提到这个事情的时候自己就去收拾打扫,随便选择一种方式都会是个很好的结果。我们只是在情绪化下时没能做出这些判断和行为。所以我们需要强行克制自己,给自己脑子里种下这样的种子:遇事不要马上反应,给自己一小段时间思考!先学会这个,才能使自己离分身术的熟练运用更进一步!

拍摄于:南山武警疗养院观景平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