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入驻简书的第三天,在没有主动提交申请的情况下,我获得了简书的创作者认证。
在这个资讯爆炸、流量为王的时代,五花八门的图文、视频平台应运而生。由于分享门槛的下降,不同身份、年龄、背景的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在网络的舞台上畅所欲言、大放异彩。自媒体的兴起固然促进了知识的流通与创意的激发,但它所带来的弊端亦是显而易见的:
从文艺创作的角度看,作者、作品与观众是构成知识交互的基本铁三角。但在自媒体运营的世界里,观众、读者被虚拟化成“流量”,其终极目标是要进行“流量变现”,而作者即商人,作品即商品。当人们看重一件文艺作品的商业价值大于其文艺价值,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因为这代表着“知识的流动”正在演变成“金钱的流通”,前者的本质是“交流”,而后者却是“交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本是无可厚非。但现实情况却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本末倒置,一味追求作品背后的“流量”而忽视作品本身的“质量”。来简书的前一天,我看到了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一名大学生正在教他的观众一种“副业”方式:用手机APP扫描名著的内容,然后一键生成文案及视频,再把这段“内容”分享到短视频网站。看到镜头里那个和我年龄相若的大学生自鸣得意的神态,一种“惘惘的威胁”油然而生。
在急速发展的自媒体环境下,有虚假、有剽窃,有千变一律的流水线内容。对于那些真正怀着梦想与热爱的创作者而言,他们的声音似乎正慢慢被淹没。简书作为一个主打优质原创内容的平台,它的可贵之处正在于重质大于重量,即对“原创性”的重视。
我加入简书不过是前天的事情,在今天之前只发表了两篇没什么人看的原创文章,但平台却主动授予了我这个“创作者认证”。想起前天下载这个APP时,正是被那句“创作你的创作”的标语而吸引。现在看来,这并不只是一句广告词,在这里,你只要默默用心书写,你的文字一定会被看到的。
学识与底蕴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与其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趋之若鹜地生产无效内容,倒不如将时间投入于简书的日更创作。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和简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第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