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参加心理团体活动,小组伙伴讲到「妒忌」她弟弟得到了更多关爱的时候,我沉思起来,带进了我的「妒忌」体验。是的,我妒忌我弟弟,妒忌他出生后抢走了本来属于我的父母的关爱。主任点评说是参加团体以来,我最「放低」到团体中的一次,没有以前飘在天上的感觉。
是的。小时候就被妈妈所要求,要我承担「完美父亲」的那个角色。她不止一次的跟我说:要不是因为我,她早就离开这个家去追逐属于她的幸福了。我只好表现出超乎我年龄和能力的强大,负责任和成熟。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认为自己是妈妈的荣耀,直到长大后的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很厌恶这样的说法。这过大的责任,让我直不起身。负重前行让我有超乎同龄人的思考,也让我隔离了自己很多的情绪:我只能表现出妈妈需要我的那一面。
妈妈一直看不起父亲:没有权力,不懂交际,只会埋头干活,领一份死工资,没有前途….小时候他们经常吵架。通常吵完架妈妈就会找我控诉,爸爸有哪里哪里不好,她有多么多么委屈。而爸爸,永远都是沉默的那一方,不管事实怎么样。
4年前的某一天,我和妈妈在乡间散步,聊起爸爸,她又准备“痛诉”他种种「不是」的时候,我问了她能不能说说爸爸的10个优点。她陷入沉思,在我的一再追问之下,她很「艰难」地说了4个后,就再也说不出来了。在那一瞬间,我觉得我爸真是不容易,在这样的否定和质疑的气氛中,坚持了这么久。
爸爸一辈子劳碌繁忙。迄今为止,他一共盖了六栋房子。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自己在想,他人生的主要目标,就是盖房子吗?
他高中时候,开始从乡下小溪旁挑鹅卵石,建起了我们家的老屋,从此,我们家族的住址,从山上搬到了公路旁。他作为家中的长子,是主要的劳动力。
-
他的小孩慢慢长大需要住的地方,在老屋旁边,加盖了几间「横屋」,他全程设计并且参与建设,记得我也参与了劳动:夯土墙
墙是夯起来的.jpeg 我初中的时候,他用尽积蓄,东拼西凑,买到了单位的集资房,为了让我们在城里有个落脚的地方
2008年,临退休前,一栋新房子装修,设计、选材、施工全搞定。
2013年,买了块地皮,自己硬生生建起一栋楼,装修,出租。
14-15年,老爸召集大叔二叔,三个人加起来超过160岁,自力更生,把破旧的乡下老屋重新翻修了一遍,前后将近三年。
他对目标的执着和坚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投入和专注,是一般人所不能比的。在单位的时候,他一直都是业务能力过硬的「老班长」,考试永远第一,不钻营人事。
写着写着,回忆起他小时候骑着自行车载我去上班的场景。
骑2个小时40公里左右到城里的小火车站,把我放在车厢,他把自行车推进去运煤的货卡,火车到站,再载着我一起去他单位,玩上一周。早上煮香喷喷的瘦肉粥,白天我和小伙伴们各种玩下班后,他会带我去河边村里散步,偶尔有兴致还带我去游泳,去捡石螺。这是我最幸福的童年回忆,也只有在单位,他才能停下手中的活,好好的放松他自己,好好的陪我。
慢慢长大,慢慢理解了父亲所做的一切。不完美的他,用行动创造了想要的生活,用坚持实现他的梦想,用知行合一影响子女。在我身上,有很多他的影子。曾经一度也和他的关系闹的很僵,彼此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彼此不妥协。
团体的最后,主任问我,想想几十年后,你父母走了,你会怎么样?那时当下,我很快的回答,不会怎么样。现在再问自己,真的不怎么样吗?
对父亲,难于出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