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青衣,染就一树芳华,两袖月光,诉说绝世风雅。关于旗袍,最深的记忆是民国那些摇曳多姿的女子,是旧上海不曾迷失的风情。
一直觉得,喜欢旗袍的女子,是水墨渐淡的画布里的旖旎;是烟雨江南雨巷里的幽香,宛若一朵古典的花, 盛开在时光深处。而我,亦是也梦想着成为这样的女子。
或许是有着与生俱来的古典情怀,在众多款式的服装里,我只偏爱旗袍,尤其对旗袍上的盘扣情有独钟。
记忆里,见过最美的旗袍当数外公裁缝铺子里的,大概因为那是我与旗袍最初遇见之地的缘故。
那些旗袍面料款式各样,花色大多素雅,有藏蓝带暗花的、水墨丹青图案的、月白纯色的等等,每件旗袍上面都有精致的手工盘扣,看着工整排列着的盘扣,小小的我竟感到莫名的欢喜宁静。
多年以后才知道,正是那色调淡雅的旗袍,灵动而有蕴意的盘扣,合了我古典的心境。使得往后的我,在许多个孤寂、落寞的光阴里也能淡定自若。
后来,从民国时期的电视剧里再次认识了旗袍,已经记不得剧情,甚至也不太能分清演员。记忆的尽头里,只有那些身着旗袍的女子,她们半立的衣领,纤细白皙的脖颈若隐若现;若水的腰姿,在苗条中起伏一份风韵,勾勒出一份凹凸有致的玲珑曲线;诉说着欲语还羞的风情。
我知道,那是成年女子的风韵。她们举手投足间,一颦一笑间,都流露出似水的柔情。她们好比古典诗词里的画。又仿若旧时光的味道,从古典向现代袅娜走来。
成年后,我也穿上了心心念念的旗袍,每一件都有我喜爱的中国风元素的盘扣。
说是旗袍,其实是经过改良后的民国装,长度适中,款式也灵活多样,紧身的、休闲的等等,不用踩着十公分的恨天高来衬托长款的旗袍,只是一双平底鞋或者绣花鞋就能凸显古典韵味。也正因如此,认识的人送了我一雅称“古典美女”虽然,自知算不得美女,但到底是难抵心里的那份“古典”情怀,便也默认了。
想起曾经在一本书看到过的一段话“在这跟风的时代里,想要活出自己的模样,还真要点勇气。这勇气就是自己必须不去跟风,与时髦作对,与世俗硬抗,坚持做本色的自己”。
可是放眼如今的社会,即便是这改良版的旗袍装,日常生活中穿的人也是极少。常常有人对我说“你穿这样的衣服真好看”!我也很喜欢,但是我不敢穿出去,怕太另类惹人非议。我只是笑而不语,我很庆幸有这样的勇气做自己,但却无法看到她人的内心世界。
也许,人与物之间,也都是有着一线冥冥之中的缘分的牵引。譬如这样的旗袍,很多人人会觉得她的样式仍然陈旧,没有流行纱裙的飘逸,也没有漂亮礼服的华丽。而我,却独钟情于它传统中显露的优雅、端庄。
她曾轻颦浅笑,不动声色地走过大清国的地毯,走过中华民国的硝烟;走过烟雨江南的古巷,走过旧上海的繁华与落寞,走过文革期间的屈辱和冷落。岁月赠予了她长长短短的故事,旧时光里亦是沉淀了她丰富的底蕴和内涵。
她不该只是舞台上的旗袍秀,她也可以相伴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穿着旗袍进厨房不再只是书上勾勒出来的唯美画卷,而应该成为我们的日常点滴。
着一身旗袍,我们可以在一个个烟雨迷濛的日子里,于杨柳依依的河畔踏青 。将自己想像成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姑娘,走过潮湿的青石板,打着油纸伞,幽然远去,寻那旧日里的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