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家里面横,有本事到外面横去?”
有没有这样被妈妈“嫌弃”的孩子?一到外面,就“害羞”“胆小”的不想接触别人,在家里就死倔的怼着干。
一般这样,家里都会有一个“特别能干”的妈妈。
在“能干”的妈妈面前,还“经常性”的做不好事被骂: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
我们可以称这样的人为“热爱黑暗”。
黑暗里面也包括死亡,但是普通人中很少有人热爱真正的死亡 。有很多人不至于想要杀人,但是对于让别人感到不痛快就特别的热心了。
当别人看上去很开心的时候,非要说点儿什么不高兴的事,让气氛变得不愉快的人大有人在,这样的人一张口就会让周围的空气变得阴郁。
比如,正在聊关于光明的未来充满希望的话题,当然所有的未来都会有不安和不确定性,能够开心的聊关于未来的话题的人,也不认为他所希望的事情能完全实现。
但是有的人会在这种时候针对对方的希望计划挑刺,或是说一些很鄙夷的话。他们不是客观的提出问题,而是强调问题的严重性,不可能性,让问题的负面影响替代了整件事,这样的行为并不慎重。
对他们来说,说负面的,否定的话才是目的。
他们不是为了帮助对方实现目标而提出负面的问题,而是对负面问题本身特别热心,对说负面的话兴趣盎然。
有一句话来形容特别贴切: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谣言传播的速度远远大于正义之声。
就像有的母亲,总是会关心孩子的疾病,失败以及对未来充满不确定的担心。
一般不会感动女孩子好的变化,对孩子的喜悦没有反应,完全注意不到孩子内部孕育的新的东西。
这样的母亲在表面上看没有伤害孩子,但是会慢慢地扼杀孩子的喜悦与成长。
长期处在这样打压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先从“挑剔”的地方看起——也就是,先看到不好的。
就会形成,不管遇事遇人看世界,注意力放在更多的“失败”“不好”“瑕疵”的上面。也就没有精力在勇敢、破解、干事的上面了。
有些孩子在孩童时期就被扼杀了,活着的喜悦以及对生命的信赖。
以至于长大以后用一辈子在寻找答案“童年”。
如果,你有恐惧,问问自己怕什么?这怕是怎么来的?谁打击了你的信心?你是她口中说的那样吗?你要做她口中说的那样吗?
不,你不要,你也不喜欢那样的自己!那么,所有的定义,所有的标签,还回去!重新给自己“塑造”!
即使有过去的“烙印”在,也没关系,接受它,降速,再慢慢的转弯——就在一条新的道路上了。
给自己一个“心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