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是枝裕和的第七部片,不过是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导演拍的《步履不停》或是《比海更深》,相对更加平缓,镜头下是很多生活细枝末节的日常琐事,家人间的唠叨或关怀,像是湖面上被风吹开的波纹,一点点沁荡着你的心。但这部让我联想到《无人知晓》,还有一点《如父如子》,温情里夹杂着残酷,更像是踩进了一个泥沼,牢牢的抓住你,不急不慢的等你下沉。
是不是母亲的安藤
在柴田私自把小女孩带回家后,影片的镜头有多处给到安藤,看得出她有些焦躁,似乎很关心但又很不安。这时的她没有和家人坐在一起,而是一个人坐在另一个房间,催促着父亲早点把孩子送回去。但当她听到小女孩父母的争吵和那句“又不是我想把她生下来的”之后,忽然圈住孩子蹲下来,不愿意向前一步,这里,也许是她想到了自己,或者自己的母亲。后来,安藤和小女孩一起洗澡,被抚摸着伤口时,烧掉小女孩的衣服,紧紧的抱住她告诉她爱是拥抱而不是责打时,她都像是一个母亲。中间,安藤樱被人威胁如果不辞职,就把小女孩的事情给捅出去。安腾说,好吧,我辞职,你说去的话,我可会杀了你(那时的你能想象,她其实真的杀过人么?)。她如此强烈的要保护他们,把他们当作孩子。看片途中,我也不止一次猜测,安藤有没有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他们曾有过或者怀不上?而影片最后用非常残忍的方式解答了我的猜测。审判人员问她,是因为自己生不了孩子才想要别人的孩子吗?在和他们的相处过程中,他们怎么称呼你呢?母亲?这里,安藤非常不服输的哭了。是啊,是不是自己得不到所以特别想要呢,凭什么那些不称职的父母可以得到孩子?同时想到被照顾的孩子,也是把自己当做妈妈在看待吗?不知道她是什么感受,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委屈和不服气,对深信不疑的开始了自我怀疑,但同时又非常倔强的不愿意承认。而在最后,她喊来祥太,不顾柴田的言语阻挠,决定告诉他亲生父母的线索,是因为她觉得无法再抚养祥太了还是,她也开始怀疑,其实,祥太也会想找到自己的父母,其实,她从来都不是一个母亲。
动荡的信任
亚纪听说老奶奶一直在拿家人的钱,她开始怀疑,奶奶是真的爱我吗?还是她其实只是想拿钱?我们假设,老奶奶是亚纪的亲奶奶,她会这么怀疑吗?再进一步,你对你的至亲,是或否也在某一刻产生过类似的怀疑?
祥太带着妹妹去偷东西,老人教导他不要再让妹妹做这样的事情,但柴田的教导是,没倒闭就行,但在奶奶去世之后,老人的店也关闭了,这似乎与柴田的话形成了呼应,似乎也暗示着祥太的反思,妹妹的倔强让祥太决定抛弃这一切,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被抓起来后,审判人员告诉安藤,是小女孩要回自己家,安藤说,是她自己说的吗?不会的,她不是这样的孩子。
还有种种,其实都展现了这个“组成式”家庭岌岌可危的信任感。
残酷里的温情
奶奶对着五人的背影无声的说着感谢,祥太在离开时默默说出的爸爸。亚纪后来回到那个无人的家,推开门。
柴田他们真的抛下祥太了吗,他们在出门时回答妹妹,我们会回去接哥哥的。只是,他们没能接成。我更愿意相信那时候他们第一反应是逃,但并没有抛弃祥太。而柴田说出抱歉,似乎是在对这样的结局,对之前的种种说着抱歉,希望祥太能原谅他。而祥太此时说出自己其实是故意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也是希望柴田能够将心理负担减轻一些。
在埋葬了奶奶之后,柴田对安藤樱说,如果我死了,也把我埋在那个池塘里吧。
玲玲最后回到家里,妈妈说穿裙子,玲玲摇头,不管她是否能够反抗,但她明白了这并不是爱。在结尾,她依然一个人在阳台那里玩耍,哼着在另一个家族里学会的歌,趴在阳台那里,够这头似乎在盼望着什么。
这些人之间的情感,不用多说也知道是如此的宝贵。
最后
这本可以是一个描述人与人情感的羁绊跨越血缘的故事,创作人本可以打一手感情牌来煽动观众,想深刻一些还可以去引导一些关于社会福利、制度与保护的政策问题,但实际上,是枝裕和拍出来的却远比这个丰富得多。实际上,这个拼凑起来的底层之家却一击即碎,毫无保障,背后的秘密和各自的心照不宣让这些温情并不是那么的纯洁干净,但是,又的的确确是人与人之间绝对直白的情谊,是没有什么规则与刻意的羁绊。这无疑是一部佳作,人物和故事是复杂而深邃的,重在引人深思和探讨,而不是给出所谓的正确答案。前几天正在南国书香节买了本导演的书(100多大洋,好贵!),希望在阅读之后能再重新对导演的影片有更好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