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清晰的认识到自我中心导致的自欺行为,并且认为自己比实际知道的还要多,这是偏见与局限的开始。
一
当孙悟空气急败坏的挥下金箍棒的时候,脸上充满了怒气。都说事不过三,可还是在白虎岭内,这已经是第三次了。一不做二不休,在悟空的心中,保全师傅才是第一要务。谁叫自己有火眼金睛,能看透这些妖魔鬼怪。
这位白发老公公应声倒下,鲜血四溅,在唐僧的眼里,这就是一起杀人灭口的鲜活案例。老人惨烈的死亡,给唐僧巨大的震憾,一向以普渡众生为信念的出家人,却如果放任徒弟行凶做乱,心中杂念丛生。他已然没有心思再去念紧箍咒了,拿出笔墨纸砚,与悟空这个他最爱的徒弟决别。最让人气愤的是还是以保护自己为由来杀人越货,这种道德上无法摆脱的愧疚感,让唐僧已然没有任何的师徒之情。
悟空向一个混身充满力量,却在冰面上找不到任何的支点,他无法将自己听到看到的事实真相讲到师傅相信,毕竟这是两个世界的人。也许,他的这种超能力,注定是要被误解。
毫无疑问,唐僧做了正确的选择。基于他所看到的事实真相,理由充分的将内心的愤怒,演化成悟空的离开。
其实,这无关于看到肉身还是妖怪。
二
这是一个关于信任的故事,一个师傅对于徒弟信任的故事。这已经是八十一难中的第五十一难了,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磨砺、教导,悟空的本性心性如何,能力如何,忠诚如何,已经不用再明说。那些朝夕相处的打怪过关岁月,俨然成为了虚无。记得悟空刚开始保护唐僧西去之时,遇见了山贼,基本都是乱棍打死成渣渣,可后来,慢慢的,碰到较之于妖怪的人,再坏的也顶多只是震慑,定身,基本以无伤人性命。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他已经对于师傅的教诲默记于心,一个拥有降维打击能力的人,对于人这个物种的仁慈已经根植于心,就像打妖怪大部分时候是为了救其它普通平民百姓一样。跟着一位佛光普照的师傅,内心的佛性已然点燃。
无可反驳的慈悲心,是唐僧身上最珍贵的信仰。而最朴素的慈悲不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同理心么?能感受众生的痛苦,将芸芸众生纳入自己的胸怀,济世天下,拯救万民于糟糠,亦是何等的伟大。但我们忘记了,他是一位悟空的师傅,也是一位活生生的人。
基于逻辑,唐僧的内心深处,定能知道悟空打的就是妖怪。
所以,这无关于一个师傅对徒弟的信任的故事,
三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关于谦逊与自负的较量。
谦逊,最大的特征就是能认识到自己对于未知知识的忽视程度,它能使人清晰的认识到自我中心导致的自欺行为,而这种自欺行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认为自己比实际知道的要多。我们经常反驳别人的观点,认为别人偏激,狭隘,存在偏见,却总对自己的偏见与观点的局限性不能掌控。我们无法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有那些信息是不知道的,特别是当这件事能够引起个人强烈情感的时候,我们更喜欢顺着情感,来选择相信。无法坦诚的面对自己并不知道的事情,不能觉察并评估自己观点的基础,于是我们选择相信自己,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
于是一种普通的自负大行其道。
更有甚者,不但没有意识 到自己认识的局限性,反而忽视和掩盖这些局限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叠加更大的偏见与错觉。当这些错误的信念或者观点受到挑战时,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思维是“欺骗性”的。甚至觉得自己是一个谦逊的人,因为采纳了更多的愿意相信的观点。
我们喜欢基于过往的经验快速地,自信的地做出判断,来得到自己所谓的正确观点,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所谓的印第安人,并且认为他们天生就是上帝的奴隶,而他就是上帝派来的使者。
唐僧,终究被白骨精变成了一只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