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5324 悠呦鱼
如何看待“改变”?
如何在一尘不变中寻找“改变”?
怎样的“改变”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如果不改变也能获得进步吗?
当看到今天“改变”这个主题时,我开始思索我的“改变”。
在加入读书营之前,我喜欢买书,尤其是看到某本书的某段内容特别感动我或者对当下的我特别有用时,绝不犹豫的买回家,然后习惯地把书堆在床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床头的那些书,就买回的那一两天翻了翻,后来就变成了催眠用,拿起书就想睡觉。从此就堆那里,偶尔哪天在公众号中读到有关某书内容时,才会猛想起来我也有这本书,怎么没有发现原来这么有看头。
加入读书营之后,书不再盲目买,目的是想通过读书营的推动来促使自己好好读读已有的这些书。这种读书方式完全是想借助外力,然而自己却未从内心想过去如何改变。
自从参加了清单营,被压力逼迫必须读书了。所以这时才真正的自己主动去读书了。读着读着,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想不通或不明白的,不知如何处理和面对的事情,在这些书里面都藏着答案。
事情的解决方案就在我身边,我却还不停地往外求。外部推力固然重要,但是没有想改变获得进步的强大内心需求,一切都是枉然,当活动结束时,我估计还是原来那个我。
在链接组活动开始时,我想我再不抓住机会估计以后也不会去采取任何改变的行动了。所以,从自己主动积极面对并参与链接组活动开始,把读书写文字作为目标,即使写不出什么深刻的大道理的好文章,但是发现写起自己的故事还是非常顺畅的。那就从写自己的故事开始,不拘泥形式,不追求别人都喜欢,让自己先写起来。写着写着就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针对问题,自己主动去找方法,去读书寻答案,去琢磨研究,总有一天写的文字也会生动起来,也会吸引别人来读。
读书写文字从来都是自己的事,只有自己内心想去读,想去写,即使没有外部推动力,随时都是可以进行的。
向内求,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自己决定自己想要的改变,主动去行动,让自己先感动自己,坚持长远一些,如果哪一天,自己的某个行为或某篇文章也能影响到其他人,那将是自己向内求的最大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