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绝对精神与辩证法 4/8

第十四章 德国唯心主义

代表人物:黑格尔,叔本华

德国唯心主义以康德为起点,但是康德的物自体假设却受到质疑,德国唯心主义的观点是:宇宙是由心灵或精神性的东西构成的,物质并不存在。

康德认为由于物自体的存在,人类无法认识到全部的实在。黑格尔对此提出的反对的观点是:凡事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里的“现实”指的是实践,是发展着的东西,并不是已经存在的东西,这个观点就可以理解为凡是合乎理性规律的东西是要通过实践表现出来,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过程是合理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一切东西都是可知的。

绝对精神:黑格尔和德国其他唯心主义者认为,所有对象,即整个宇宙,都是一个绝对的主体,一个绝对精神的产物。怎么理解呢?以下是我在知乎寻找并概括的通俗的解释:

1.首先,我们知道精神和物质是对立的,我们无法从物质中产生精神,也无法从精神中产生物质,二者是不同质的。结果就是我们无法完全认识外界事物。这也就是康德的观点。

2.黑格尔的难题就是证明二者同质,对此他提出了“一”和“存在”。

3.“一”:万物都是由能量所构成的,能量是万物的基质;能量是一个纯粹的空概念,这与精神有相似之处,就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在“一”的层面上,精神与物质就是同质的。

4.精神和能量都是最小的单位,并且充满了整个宇宙。所以人都精神也是整体宇宙精神的一部分,分有了“一”的概念,也就是整体物质的一部分。精神认识自我的过程,既是精神自我发展,也是物质自我发展的过程。这种发展最终会达到一种完满,也就是达到绝对精神。

在此,黑格尔将实在和精神画上了等号,我们所经验到的外部事物就是我们的观念总和。他说,认识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识和存在只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逻辑与辩证过程:黑格尔非常强调逻辑。他认为逻辑以及逻辑关联必定是在现实之中。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个三段式的过程,通常被描述成从正题到反题最后到合题的过程。可以理解为肯定,否定以及对否定的否定。正反合是绝对精神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正题一定会派生出与之对立的反题,最终二者被扬弃,达到统一的合体,合体又会作为正题,产生反题,循环往复,不断发展,就像马哲中所说的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