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113


教学常规漫谈  之113(1105)

精辟的理论说服人,精彩的案例感动人,我们经历两者的熏陶后,自然而然地想“如果让我评课,该怎么评”。我从前面几天的话题中提炼出若干要点,供老师们参考。当然,“君子不器”,因为“君子”一旦成为“器”,虽然有用,但有限,比如泥土烧制成杯子,好盛水,也只能盛盛水了,而泥士其他更广大的功用没有了。泥土看似无用却无所不用。因此,这些“要点”仅供参考,更重要的是领悟从引语和案例中透露的新的评课理念、培育新的评课文化,并在新的评课文化中茁壮成长。

倾听执教者反思。在组织评课前,一定要认真倾听执教者的发言。听听执教者的设计思路、课堂感观、目标达成、问题困惑等等,即教学心路历程。你再把执教者心路历程与你所观察和记录的课堂历程以及听课思考进行比照,可能会产生新的认识——或修正、或补充、或完善、或提升原来的认识,使自己的思考更客观、全面、深刻。比如,我经常参加学校评课活动,在评课前,请执教者说课或者反思,有时也提出“上完课后,你感到最满意的或最不满意的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哪些目标达成得好、哪些目标达成得差?其原因是什么?”“课前你最担心的是什么?想过解决的办法吗?”“这节课,最感困惑的问题是什么?”“如果让你再上一次,你会作哪些调整或改进?”之类的问题,让执教者回答。

奥苏泊尔提出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其实有效评课也应该建立在充分了解执教者的基础上,仅仅靠课堂观察是不够的。

多角度思考,但不面面俱到。多角度思考源于多角度观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第一方面,“对教师的观察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方面,教师是否认真负责,是否尊重信任学生,是否对教学工作准备充分,是否有敬业精神,教学是否投入等。在教学能力方面,对教材的组织是否条理清楚,教学语言是否具有逻辑性和吸引力,教学活动是否组织得有序活泼等。在教学智能方面,是否能灵敏地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是否有效地采取一此教学策略,是否对课堂教学的突发事件有着灵活而艺术性的处理,是否在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等。在教学效果方面是否注重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是否注重有效的教学,是否把知识传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统一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等”。 第二方面,“对学生的观察主要包括:参与状态方面,学生是否全员参与了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如何,学生参与教学的效果分析等。在交往方面,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上是否具备多向的交往,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与交往的效果分析,师生交往的频率与效果等。在情绪状态方面,观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否愉快有效地学习等。在学生的思维状态方面,观察学生是否愿意提出问题,是否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是否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质疑等”。第三方面,“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观察主要包括:有哪些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上是否合理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体性各自发挥的情况,教学手段是否现代化和科学化等”。第一、二方面关注的主要是人——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第三方面关注的是物。

当然一节课,观察不可能面面俱到,评价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评课时,应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表达出来,如果是有明确主题的观摩课、研讨课或者自己有研究方向,那么,重点观察和评价与主题或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的内容,忌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往往而面不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