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泰国之行,是缘于先前的菩提岛之行。
菩提岛上,最易见的是身着僧衣的清影。霞光里,小径上,或草木间,缘遇他们,不知缘由地心里就有双手合十的惯性,难道尘缘已了了——我这还偏偏痴念尘世之美呢!
世事皆有因缘吧,我这是向往晨钟暮鼓的生活,还是单单崇尚自律自在的佛家禅境。我需解开这个心结。
由好奇心引领,渐行渐远,我这有些佛缘的尘俗人,决意借游山览水之名,去循一循僧人踪迹,探一探僧人心迹,寻觅僧踪,步其后尘,以求心境趋向佛家澄明。
菩提岛乃佛家之岛,高僧云集;泰国为佛教国度,遍地僧影。此刻的泰国,正烈日当头,而菩提岛天地,却是一片冰雪。两重天,佛僧是否也该两重心境。
菩提岛多日的逗留,早领略了高僧的风采,皆神态端正,举止脱俗,言行皆令人肃然。这倒该是佛界常态。自古,真僧都爱寻这样清幽处颐养禅心,草木花鸟为伍,清风明月相伴,无欲无求,心随天地自然,享夏之热烈,冬之清寂,从一言一行、一花一草间悟道。菩提岛自然而然与高僧大隐们的诉求一一对应,有海有湖亦有清泉,有花有草亦有人文,为佛家弟子理想的禅修场,也是尘世清寂之心的最佳栖息地。我只一趟行程后,便踌躇着是否要从此落脚菩提僧院了。
而裹挟着浓情热风与香甜椰果味的泰王国,于出家人来说却是截然不同的道场。
街道上,随便哪位妙龄女孩,一出声便是甜腻到人心酥软的腔调;中年女子,哪怕为最微不足道的小事,她都会扯开嗓门笑半天;街边一双双简单率真的目光,会将一个感到好奇的身影目送到十里开外,哪怕你窘迫到困惑,也只能一笑了之;虔诚的信徒们则会举家出动,光着脚跪拜在四面佛前,甚至孩童,都会与佛一起长久静坐成雕像……
泰国僧人们就自由游走在这样热闹繁杂的人群里。大街小巷的人流攒动处,集会上或者寺庙里,除了明显的僧衣,与常人并无两样。化缘,游玩,或二者兼得。 我不确信,这样嘈杂纷乱的大环境会不会正好历练僧人们的定力——任凭世间热闹,我自岿然不动,更是一种高境界。
但很快,泰国导游便一一详解了:这里,僧人几乎百无禁忌,可以喝酒,吃荤,纹身,娶妻,这是一个开放的国度,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国民都是佛信徒,每个男丁至少有三个月时间出家为僧,从王子到庶民,盖莫例外。佛教文化深入到泰国人至上而下的日常生活中,佛教在泰国也是极世俗化,求佛的目的性很强,求财运求事业求爱情,好像佛祖都不介意。这里信奉小乘佛教,讲求先度己再度人的,只要女士们不强拖硬拽着僧人合影就好,不然会毁了人家一生的修行。 这就是僧家之别,菩提岛佛国与泰王国。
站在泰国热闹的街头,看僧人们衣衫随意,潇洒游走,追忆菩提岛上,禅师于庙堂里坐成山石一般的模样,不由感叹,却不知该叹什么。彼此,只有差异,没有对错,不一样的天地里,佛家弟子的修行方式不同而已。
循着僧踪,边游边走,尝试找到预设的答案,却未如愿。也许,这本就是最好答案。 但分明,心总想闹中求静,菩提岛那般的静。我心所求的那份自然而然,随意舒展,离菩提岛更近。
难道菩提岛是终极净土,走的越远,越能体味到菩提岛之魅力所在——是土地富有灵性,还是禅音更为纯净,或是具备让心自由舒展的特质呢——那花草,那林木,那雁群,那海天一色,那风月无边……
这时,来了友人一条信息:我们正在雪国的童话里,菩提雪节开始了!心立时飞向菩提岛上了,雪佛,冰雕,佛殿,僧影,荻草丛,银白的纯净世界……浮躁的心瞬间清凉,冥想着,闭上眼静静藏匿进雪堆里,坐成一尊雪佛。
身旁小伙伴躲在海边椰树下,沙滩上的手机里,正流淌着佛曲琴音。 静听,犹如禅语: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拈梅花秀,春在枝头已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