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与伴

        我们经常说陪伴孩子,陪伴老人,但大多人并不知道陪并不等于伴。陪只是身在,而伴才是心在,用心的东西最打动人,所以陪伴重在也贵在伴。用一句网络流行语“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最能表达陪和伴的区别。


      我儿子最近超喜欢的一个动画片就是《坦克大战》。这个动画片除了各种颜色各式各样的坦克以及他们表情和动作,几乎没有语言。儿子不仅非常喜欢它,还急切地要跟我们分享。最开始我也愿意跟他一起观看,但是我根本看不懂,时间一长,我就开始摸手机。儿子发现后他就用他的双手,用力地扶着我的头强制我看电视,然后他就开始充当我的讲解员:妈妈,这个坦克是哪个国家的,他要干什么,他的优点是什么,他的弱点是什么,他为什么死了,等等。再后来我陪他看这个动画片的时候,我就干脆偶尔扫一下电视上的画面,两个眼睛基本全程盯着他的眼睛,时不时地点点头给予肯定或者是提问。这个时候我就发现儿子更愿意跟我分享了,手舞足蹈,特别兴奋,高兴的不要不要的。

      此刻,我想,那时的我,不仅做到了陪,而且做到了伴,回到当下,心无旁骛,用心去倾听,去感受,跟他互动,那一刻,我们俩心连心,我仅属于他。                         

      此刻,我想,那时的我应该满足了儿子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他自我价值的体现。

        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三个层次的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较高的层次,高层次的需要发展是要以低层次的需要为基础的,也就是说没有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就不可能有高层次需要的发展,所以那时那刻我的儿子五个层次的需要都应该得到了满足,但每个时刻有每个时刻的主要层次的需要和次要层次的需要。

      我想到了高山流水。

      我还想到了老师曾经讲过的“青灯作伴未为孤”,为何?有古书为伴矣。古书的作者与青灯下的读者也许相隔几个朝代,但他们的心意是相通,心灵是相应的,你理解我,我也理解你,虽然你在远古,却如近在咫尺。

        陪伴的心理本质是陪而不是伴。心理学解决不了因空间相隔而无法“陪”这一现实,但心理学却可以在解决“伴”这一心理问题上有所作为。

      当陪与伴能二者合一的时候,这是非常完美的状态。如若当二者只能选其一的时候,只伴不陪,也是相当令人向往的;最其次陪也比不陪要好,陪,至少还能满足对方的生理需求和安全的需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听了今晚道道妈的分享后,自己感到十分的惭愧,因为不管是作为一个母亲还是作为一个老师,当孩子们在做作业的时候,我...
    美丫头呀阅读 1,096评论 0 3
  • 陪,随同;伴,同在一起生活或活动的人。陪伴,随同作伴。 陪伴,是一件美丽动人的事情。因为了解对方,想和他在一起,所...
    雨后心动阅读 235评论 1 2
  •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孩子,我们是做到陪了还是伴儿? 陪,呆在孩子身边;伴,活在孩子心中,那么做父母就可以分为...
    穆占叶1阅读 319评论 0 1
  • 看着就快到放学的时间,心中像往前一样,依旧有些开心。而原由,我自己也会有点莫名其妙--因为今天是星期五,儿子明后两...
    鱼海棠阅读 164评论 0 0
  • 命 题 剖 析 陪伴,不一定是不离不弃的坚守,不一定要有感动天地的山盟海誓。陪伴其实很简单,失败时,朋友...
    红碧翠秀阅读 843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