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劳》这首诗被认为是“召穆公刺厉王也”,即周朝时期的召穆公为了劝诫周厉王体恤民情,勤政爱民,不要被小人们蒙蔽而作的一首诗,那么这个周厉王何许人也,为何其臣子要作此长诗来劝谏?
周厉王,姬姓,名胡,西周第十位君主,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43年。这个周厉王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庸暴戾之君,墨子就说过,“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僇于天下,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看来,这位厉王和桀、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郑笺云:“厉王,成王七世孙也,时赋敛重数,徭役繁多,人民劳苦,轻为奸宄,强陵弱,众暴寡,作寇害,故穆公刺之。”大概意思是厉王在位时苛捐杂税繁重,人民生活困苦,出现了很多违法作乱的人,恃强凌弱,一度民不聊生,所以召穆公对其劝诫。
周厉王在位期间,任用荣夷公对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实行“专利”,即这些大山和林木由天子直接控制,禁止平民采樵、渔猎,垄断相关的一切收益,使得许多百姓断绝了生计。不仅如此,他还实行残暴的高压政策,不准百姓讨论或者发牢骚,若发现,抓住就杀,一时人人自危,老百姓几乎没人敢说话。“道路以目”便由此而来,熟人在路上遇到也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
周厉王对此很是自得,召穆公劝诫他:“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但是周厉王无半分收敛,果然,后来发生了“国人暴动”,厉王被迫逃到彘地,最终死于彘地。
这样的君王,也很难为臣子们浪费唾沫苦口婆心了,对始终清醒,早就料到结局却无力改变的召穆公略略有些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