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国营养师特训班】第5期第26课2组周艳丽

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适度、平稳生长是最佳的生长模式。每3个月一次定期监测并评估7~24月龄婴幼儿的体格生长指标有助于判断其营养状况,并可根据体格生长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营养和喂养。对于生长不良、超重肥胖,以及处于急慢性疾病期间的婴幼儿应增加监测次数,达到健康生长的需要。

体重、身长是反映婴幼儿丿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每3个月一次,定期测量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生长指标。

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不宜追求参考值上限,平稳生长是最佳的生长模式。

婴幼儿/儿童常见疾病

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低体重、消瘦】

图片发自简书App

查找病因: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

喂养不当,如乳类摄入量不足、未适时或适当地进行食物转换、偏食和挑食等。

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

喂养指导 :

进行喂养咨询和膳食调查分析,根据病因、评估分类和膳食分析结果,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满足其恢复正常生长需要的膳食,使能量摄入逐渐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85%以上,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摄入达到RNI的80%以上。

管理 :

(1)随访:每月进行营养监测、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2)转诊: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

缺铁性贫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佝偻病:

评估及分期

1.早期:

多见于6月龄内,特别是3月龄内的婴儿。可有多汗、易激惹、夜惊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此期常无骨骼病变。

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AKP)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

骨X线片无异常或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

枕秃/肋缘外翻/不是诊断佝偻病的指征

2.活动期 :

骨骼体征:小于6月龄婴儿可有颅骨软化;大于6月龄婴儿可见方颅、手(足)镯、肋骨串珠、肋软骨沟、鸡胸、O型腿、X形腿等。

血生化:血钙正常低值或降低,血磷明显下降,血AKP增高,血25-(OH)D显著降低。

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增宽,呈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盘加宽>2 mm。

3.恢复期 :

症状体征:早期或活动期患儿可经日光照射或治疗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血生化:血钙、血磷、AKP、25-(OH)D逐渐恢复正常。

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增加,骨骺软骨盘<2 mm。

4.后遗症期:严重佝偻病治愈后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预防:

母亲:孕妇应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富含钙、磷的食物。妊娠后期为冬春季的妇女宜适当补充VitD 400~1000IU/d(10~25μg/d),以预防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生。使用VitAD制剂应避免VitA中毒,VitA摄入量<1万IU/d。

婴幼儿

1)婴儿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每日1~2 h,尽量暴露身体部位。

2)婴儿(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儿)生后数天开始补充VitD 400 IU/d(10 μg/d)。

高危人群补充:早产儿、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VitD 800IU/d(20μg/d),3个月后改为400I U/d(10 μg/d)。

超重/肥胖(过度喂养)

评估及分度:

超重:体重/身长(身高)≥M+1SD或体质指数/年龄(BMI/年龄)≥M+1SD。

肥胖:体重/身长(身高)≥M+2SD,或BMI/年龄≥M+2SD。

湿疹/食物过敏 :

病因 :

特应性皮炎,通常指湿疹,在全美儿童中发病率为10%,是一种易复发、易瘙痒、炎症性的长期皮肤病,会对宝宝本人的体感和全家人的护理产生极大影响。

湿疹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皮肤屏障、环境诱因、免疫失调等等。食物过敏的原因被过分夸大了,虽然食物过敏跟湿疹有所联系,但通常并不是湿疹产生的主要原因。

治疗:

湿疹应该直接在皮肤上进行治疗。沐浴和保湿是肌肤保养的基础,首选治疗方案是正确使用局部激素类药品,其次再使用局部调节免疫类药品。冷湿敷疗法只有在出现严重斑点时才使用。

有的家长需要给宝宝持续、间歇性地使用含激素和调节免疫的药物以控制湿疹。间歇性使用外用抗生素类药品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如果发生了感染,可以使用外用或者口服抗生素。

反复感染的小朋友可以尝试漂白浴。

口服抗组胺药物有助于缓解皮肤瘙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