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90后小夫妻,女方刚生完小孩,正值哺乳期,情绪不是很稳定。而男方每天打游戏,家里什么事都不管,还没有及时切换到父亲的角色。男方散漫的态度,让每天疲于照顾小孩的女方顿感沮丧,日子没有盼头,女人断然提出离婚。
这样的案情是不是很熟悉?这几年,90后离婚的案件也逐渐增多了起来,离婚人数呈上涨趋势,但就算以1990年出生开始计算,最大的90后,也不过30出头。年轻人离婚相对简单,有的家庭没有孩子,财产也不多,争议不大,双方往往能够迅速解除婚姻关系,当然这也与他们坚决的态度有关,闪婚闪离,敢爱敢恨,绝不拖泥带水。
说回这个案子,男女双方均同意离婚,态度表面看比较坚决,按理没啥可讲的。但是主审法官毕竟人生阅历丰富,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了端倪,二人存在恋爱两年的感情基础,虽然争吵不断,但所有矛盾都是因为孩子和家庭琐事引起的,真正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事由基本没有。
据此,法官认为双方缺乏一定的家庭责任感,二人爆发的“孩子式”争吵有负气心理,在言语之中,表现的不是诋毁与伤害,而是出于对彼此的关心。其实这点也好理解,男女吵架的源头,有时是思维方式、看待事物角度的差异,有些矛盾爆发于表层,尚有挽回的余地。
最终,虽然双方都同意离婚,但法官仍判决不准许原被告离婚。
长久以来,人们对法律存在一种刻板印象,认为法律总是冷冰冰的,不近人情的,实则不然,本案判决就充满了“人情味”,判决书也是写得苦口婆心,主审法官为了让当事人珍惜婚姻,学会体谅、承担责任,可谓操碎了心。本案虽然没有支持原告的离婚诉讼请求,但原告律师在收到判决书后,对于法院的处理方式也大为赞赏,并将判决书在朋友圈晒出。
这份充满人情味的判决书是怎么写的呢?以下为节选内容:
结婚是人生大事,离婚也是,不管什么原因,一吵架就闹离婚属实不够慎重。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会将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作为准予或者不准予离婚的界限,一般会从夫妻的婚姻感情基础、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以及有无和好可能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并不是说小两口吵架都想离婚,法院就一定会准予离婚,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