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思维的发展比作一条河流。河水的流动需要三个条件: 1 河流落差产生的张力; 2 觉得河流流向的河道; 3 保障河水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让河水流动的张力,也就是上节课讲的创造性的目标,会一直使我们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让人不舒服。 这时就需要让河水流动起来,河水就进入了河道。
在河道里,张力变成我们的行动力。 这节课讲的就是增加行动力的方式——WOOP思维。 我们一般都有这种经验:当你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内疚的时候,你自然会下定决定或者做计划。下来决心以后,你的自我感觉会好一些,感觉一好,张力自然就释放了。于是,行动的动力反而减小了。
1 有时候,我们会买很多书,却从来不读;
2 买了健身卡,却从来不去;
3 买了很多网络课程,却从来不听 ……
以前我们可能以为是自己的毅力不够,没法坚持,现在知道了,买书、办卡、买课本身就是目的,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 大脑分不清什么是计划和决心,什么是真正的行动。大脑就会误以为我们已经做过了,行动的张力就消减了。计划和决心就像是感冒时吃的感冒药,它只能缓解感冒症状,让你体感舒服些,以为得到了有效治疗,而事实是,吃感冒药对感冒的治疗作用不大,一般的感冒不经过大概一周时间,是不会痊愈的,熬够了时间,你不吃药,感冒也会自愈,感冒药实际上就是安慰剂。
有一种说法是,人需要积极乐观的幻想,来为我们的行动提供希望。所以,当一件事遇到困难时,我们总是会幻想克服掉困难、达成结果后的场景。可是从张力的角度看,积极乐观的幻想可能没那么好了。因为它可能减少你行动的动力。
比如,有一个发现,幻想自己成功减肥的女生,她们减肥的成效要远低于那些想象自己会遇到可能的女生。 乐观幻想还好带来一个问题,当我们的幻想受到威胁时,会通过想方设法不跟现实接触,来努力保护自己的幻想。 最典型的例子是,如果在幻想中你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你会害怕挑战,因为,如果挑战失败了,你的幻想就无法持续了。
也许你会问,乐观的幻想没一点好处吗?如果没有美好的预期,调动我们的欲望,那我们哪来的行动动力呢?有很多研究也表明,乐观确实能帮助我们开拓更多的可能性。那我们怎么处理冷静面对问题和乐观幻想之间的关系呢?
心理对照法:先想好处,再想障碍 正因为乐观的幻想能带来希望,也能带来问题,心理学上就有一种把乐观和悲观结合起来的方法,叫心理对照法。
什么叫心理对照法呢? 就是防止过于乐观的幻想降低我们的张力,我们就需要在想象乐观前景的同时,想象一下实现愿望的障碍在哪里?让我们先想象愿望达成的时刻,再泼一盆冷水,让我们面对现实。
陈老师先举了个例子。他有个朋友是学计算机的,毕业之后到一家IT公司做技术支持,可是他渐渐觉得技术支持没什么创造性,不是他想做的,他想做产品经理。 想做产品经理是一个未实行的目标,有很大的张力。之前听到的建议,是要做一些积极的想象,想象自己当上产品经理之后如何如何。但只是这样是不够的。 按照心理对照法,一方面要想象你的愿望实行后的场景,比如,自己设计了一个很牛的产品,有很多用户,自己工作很开心。另一方面,自己要想象转型产品经理的困难。比如,需要学很多技术上的东西,需要揣摩产品的实用的衔接,需要和做产品的同事深度交流等。这就是心理对照的方法,先幻想积极乐观的结果,再想象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有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对照所产生的行动力,要远比只做积极幻想,或消极障碍想象要大得多。 需要说明的是,心理对照的顺序是很重要的。想幻想乐观的结果,也就是好处,再想象可能遇到的障碍,就是坏处。 如果先想坏处再想可能的好处,很有可能让你把目光集中在障碍上,这时目标的张力还没有建立起来,你就觉得可能重重,同样会妨碍你的行动。 心理对照最大的好处是,就通过乐观的幻想,保留了目标带来的张力,同时,又把幻想拉进了现实,让目标真切地和现实发生联系。
就像那个想转型做产品经理的朋友,当他设想做产品经理会遇到的种种障碍是,其实暗示了转型做产品经理的真实路径:学习新技能、改变思维方式、适应新的工作协作。 如果他的目标建立的张力是有效的,那这些张力正好用于克服这些现实的困难,而不是在空想中让张力消化掉。
但是,心理对照有一个问题,它要求我们同时设立乐观的结果和可能遇到的障碍。很多时候,我们没法行动,就是因为设想的障碍给了我们太大的压力,让我们感觉不可承受,心生畏惧,所以才有了拖延问题。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讲一个心理工具。 执行意图:治疗拖延症的有效工具
发明心理对照法的心理学家,是纽约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厄廷根,她的丈夫同样是一位著名的思维专家,叫戈尔维策。戈尔维策也发明了一种思维工具,对拖延症特别有效,这种思维工具叫执行意图。
执行意图就是让你在设想未来要做什么的时候,用一个条件语句——如果……就……
执行意图被称为“大脑黑客”。为什么我们的大部分计划没有效果?是因为大部分计划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大脑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什么。 在第一章中讲过一节,为了触发行动,我们需要布置一个很多行为线索的环境,这就是行为场。 可是,如果你做的事情是在未来呢?毕竟,我们没法提前到未来布置一个很多行为线索的环境。这时,我们就需要在大脑里预埋行为线索。“如果……就……”就是大脑能读懂的未来行为的线索。
一旦你的大脑植入了“如果……就……”的语句格式,当“如果”这个条件出现的时候,大脑就会自动反应出你应该做的事情。 你可以试着把“如果”设置为那些非常简单又醒目的时间地点信息。比如,“如果我吃完晚饭,我就会翻书看几页”,“如果我感觉到睡意了,我就把kindle放在床边而不是手机。
woop思维:克服障碍的计划
woop的含义:
w——wish,就是愿望。你可以想想本周、本月或本年需要完成的愿望。
o——outcome,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w、o这两项是增加目标的张力。
o——obstacle,设想可能遇到的障碍。
p——plan,计划。 注意,这个计划就是用“如果遇到了什么障碍,我就怎么做”,这样“如果……就……”的句式写的。
举个例子:陈老师的一位朋友在事业单位工作,工作了两年,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价值,每天觉得很累,想回学校读心理学研究生。 可是,虽然他每天工作清闲,每天回家,还是不想看书。他来问陈老师,“有什么办法提供行动力?”
陈老师问他:“如果你考上了理想院校的研究生,会有什么好处?” 他两眼放光,说:“那时候,我就有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会遇到很多好老师,跟他们学习心理学,最后找到一个自己更喜欢的工作。” 陈老师接着问:“那你在考研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他的目光一下黯淡了下来,说:“我是跨专业考研,难度很大,想上的学校竞争也很激烈。所以,一想到这些问题,就会心情不好,没有信心,觉得好多内容都没有掌握,甚至会跟自己说,反正也考不上,干脆就算了,不准备了。”
陈老师问:“那如果你情绪不好,你会这么克服呢?” 他想了想说:“如果我感到情绪不好,可以找朋友聊聊天,可以写写日记。” 陈老师又问:“那万一你觉得自己反正考不上,不用好好学了呢?” 他说:“如果我这么想,那我就跟自己说,无论考不考的上,我都应该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一次。” 陈老师说:“好,那你就把它写下来,做出计划。” 他按照woop的格式写了。过了一段时间,他来向陈老师道谢,说确实提高了不少效率,情绪也好很多。
woop思维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张力的本质。 人们经常说,人要仰望星空,才会觉得生活有奔头,也要脚踏实地,才不至于让自己迷失在幻想中。woop思维就是一个既能让你仰望星空,又能让你脚踏实地的心理工具。
最后,我们实践一下这种新的思维方式。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这个决心,你可以想:如果我学会了这种思维方式,我会得到什么?也许你会更高效、不再拖延。 然后,你想要练习这种思维方式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也许你到了家,就只想舒服地躺着看手机,不想再打开这个课程了。 那你可以提醒自己:如果我到了家,吃完晚饭,我就会坐在书桌前,拿一张纸,把这个课程打开,按照课程里教的做法,来想想我没有达成的愿望和可能的障碍。 如果你做到了,那你就是在练习woop思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