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的母亲开着名车去送女儿到贵族小学学习(住校)。
母亲对孩子说:妈妈虽然没有时间陪你,但妈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将来送你到更好的学校学习,你懂吗?
女儿说:我知道。接着女儿又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赚很多的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
母亲听后一脚刹车,停在路边放声痛哭。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位母亲原以为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物质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了。可是当听到女儿的回答后,还是忍不住落下了辛酸的眼泪。
当你把孩子送到老师、保姆、祖父母手中的时候,你至少输掉了一半,因为你把本来属于你的一份责任也推给了别人。
时代不同了,教育方式自然要改变。家长以为要多赚钱给孩子买房子、买车、娶媳妇,然而却不知不觉地远离了孩子,这样真的值得吗?
董卿曾经在节目中说的那样: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挣到了!
原来是真的。
我有两个朋友张姐和钱姐,张姐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她是个智慧的妈妈,懂得轻重缓急,女儿开始读小学时,她就放弃了工作,专职陪读培养孩子,她把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当成了她最重要的事情。
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张每天都陪着女儿学习,小学初中的时候,她自己还能辅导,到了高中辅导不了,就请家教。
她和我们说,差不多等于她又上了一遍学,好在女儿很争气,每次考试成绩都数一数二,大学考了河南一所重点大学,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了研究生,去年毕业参加了工作。
张姐把女儿培养成才了,接下来又培养儿子,儿子去年了考上了武汉大学。在很多朋友的眼里,张姐为了两个孩子倾尽了心血,而因此自己的工作也丢弃,放弃了许多同龄人的梦想。在我看来,她是一位明智的妈妈,她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所谓天才,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迹可循,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钱姐和张姐在培养孩子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钱姐聪明思想活跃,做生意是个能人。她的观点是趁着年轻,拼一把多赚点钱,让孩子上最好的寄读学校。她说:赚钱多了可以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
她的孩子从小就上寄读学校,由于孩子长期不在她的身边,根本也谈不上和孩子交流沟通,孩子长大后性格很内向,孩子在青春判逆期时,她也没有及时的给孩子沟通过,使孩子沉迷于游戏之中。当孩子考大学时,考了个大专,她满心的期待一下子失落了。当她手拿着孩子的录取通知书时,止不后悔的泪水流了下来。
她后悔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她在拼命的挣钱,现在钱挣到了,可孩子的学业前途耽误了。世界上最难买的东西就是后悔药呀。
那时候老师打电话让她多陪陪孩子她当成了耳旁风,朋友劝她时她怼朋友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天天盯着孩子学习,一家老小怎么生活,孩子大了拿什么买房结婚?以后自己老了拿什么养老?
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一个优秀的孩子,会让你的晚年岁月静好,安度余生;
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会让你的余生苍凉凄惶,成为多少钱都无法弥补的缺憾。
所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此生最重要的事业。
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好人生?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仅仅是幸福感。没有对幸福的真切感受,就算高官富豪也照样会抑郁自杀。一家人在一起才是幸福。
孩子的内心就好像一座花园,小的时候没有埋下爱的种子,没有让他感受到阳光雨露般的爱和呵护,那么他的内心就可能逐渐滋生黑暗,杂草丛生。
很多父母等孩子大了才发现,但一切都来不及了。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着我们去弥补,只要稍微有点疏忽,孩子的成长变化会很明显。
有些毛病一旦养成,会花费很多精力来改正,甚至根本无法纠正。
不肯花时间和心思去陪孩子的父母,不管你挣了多少钱,事业发展得有多顺利,有一天你终究会发现孩子不再依赖你,到时候就等着后悔吧!
然而,如果您能在孩子成长中,给他们一个良好而科学的家庭教育,30年后孩子会说:“爸爸妈妈,你们太明智了,衷心感谢你们!”
正如心理学家李维蓉的话:真正的家庭教育,重点不在教育而在环境。
别再说孩子要富养还是穷养了,有教养的样子,才是最好的。
沧海桑田,时光回转,物质和金钱是会发生变化的。但人品的传承,家庭文化的传承,知识的积累,品德素质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是可以世世代代延续下去的。
因此,爸爸妈妈给孩子最重要的最好的礼物,应该是高质量的陪伴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唯有高质量的陪伴,是坚定的眼神和最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