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电影《你好!之华》之南代表毕业班学生所致的毕业辞:
这段毕业致辞的作者尹川,是一位颇有才气、后来又把他俩恋爱故事写成小说的同班同学(后来成为作家)。
整部影片故事情节不太复杂:
尹川是一位不太成功的作家,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他偶遇曾是他学生时代女友之南的妹妹之华。
因之南在同学会前因抑郁自杀,之华只好代替姐姐参加同学会。由此契机,和尹川开始了一段书信往来,还无意中让第二代牵涉其中 ...
这里就不再剧透了,想了解全部情节的话,自己去电影院看吧。
电影故事主线就是围绕这段毕业致辞,我把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一一划了出来:
下面且听我一一道来 ....
- 1 -
“.... 如果你问我
将来来的梦想和目标。
我一下也没法说得特别具体,
但是我觉得,
这样也很好。”
之南学习成绩好,又是学生会干部,人又长得漂亮,按我们现在的讲法,算“女神”吧。
而妹妹之华呢?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如姐姐,按常理,姐姐的人生,应该远比妹妹更幸福,更光彩夺目。
可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的人生走向。
姐姐考取大学后,和一心追求她的尹川继续恋爱,不过这段恋情却经受不住考验,被一位在食堂切白菜,连高中都没有读完的杂工帅哥张超(胡歌演得真帅,这是唯一能让我释怀为什么之南选择他的理由吧)横刀夺爱。
汝之砒霜,彼之蜜糖。所有人都稀罕得不得了的之南,张超只觉得“无趣”“没有女人味”。始乱终弃,家暴不断,导致之南抑郁成病,最终以自杀了断,留下了一女一男两个孩子。
而之华,在向心仪学长(尹川)告白被拒之后,步入社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嫁给了一位IT男,早九晚五,生育一女,过着再普通不过的寻常人生活。
也许,这就是芸芸大众的人生,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优秀。而优秀的人,早早就参悟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如网坛巨星费德勒,很小的时候就明白自己为网球所生,注定一辈子会献身此项运动。历史这种例子也是数不胜数,莫扎特、高斯 ... 都极其早慧/早悟。
所以说,毕业辞的最后一句:“(尽管我说不上我的梦想和目标),但是我觉得,这样也很好。” ---- 是对我们普通人人生最好诠释和赋意。
“也好”的意思是“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们的人生选择丰富多彩”。
既然“无限可能”,就有好的可能,也有不好的;
“丰富多彩”既意味着美好幸福,也意味万劫不复,如之南。
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为自己将来的选择,做尽可能好的功课。一旦选了,就祈祷它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并努力维系/奋斗吧。
不过,看完电影,我始终不明白,既然之南通过妹妹转交的情书,对尹川的文学才能已经非常欣赏,如果说张超吸引她的是外表,也充其量只能吸引她一时,无法让她托付终身吧。
即便结婚,但婚后如果看清了渣男的真面目,还可以离婚,为什么之南会走到如此悲惨的地步?难道恋爱中的女人智商真的都是零吗?难道女人真的只喜欢那些坏坏的男人?
也许,作为旁观者,我们无法理解和体会之南的内心。她从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到婚姻失败,抑郁成病的少妇,沟壑之大,压力之大,不感同身受,永远不懂。
- 2 -
“... 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
... 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
... 一定 ...
会想起这个地方 ...”
都说岩井俊二是最懂中年人的日本导演,这话真不假,从早期的《情书》到这部同样以书信为线索的《你好!之华》(其实英文名字是“Last Letter”),两者何其神似。
当尹川最后将自己故地重游拍摄的母校照片送给之华,代表了一种思念得到满足,取而代之的是放下和释怀。
他知道之南已经逝去,永远离开了。但通过睦睦(之南女儿)亲口叙说,感受到自己在之南生命中的分量,原先一直无法超越的创作之困,终于被跨越过去,自己深爱的文学之旅,又可以重新出发。
而母校,是连接所有同学的起点;也是人生中途最好的休息站和港湾。
据说中年以后,人会变得越来越往后看,即所谓的“怀旧”和“感伤”。
所有中年人,都有挥之不去的青春情结:那时候的TA,如此让你倾慕;多少次想要表白,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就像之华女儿飒然说得那样,“一想起他,就会脸红。一想到要见他,不知道如何是好,宁可转学而不见。”
其实我们怀念的,不是那个TA,而是那时的自己,再也回不去的自己。
就这样,母校永远成为神一般的存在,在我们心中扎下了根,一直陪伴到生命的终结。
写道这里,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同学会近来大热。
- 3 -
最后的最后
其实,《你好,之华》是一部构架比《情书》宏大的群像电影。除了之南/之华/尹川这条故事线之外,还有之华婆婆这条夕阳线。但从个人角度来讲,我宁可舍去这条故事副线,把和主线相关的细节交代清楚,比如:
- 张超谜一样的身份
- 之南选择张超原因
- 之华丈夫心理变化交代
再吹毛求疵的话,还有一些细节经不起推敲:比如,都说女儿像爸爸,可之南和之华的女儿统统像极了妈妈;还有,之南的儿子最后莫名其妙有了“熊”孩子的某些特征,是不是预示着从爸爸那里继承了一些“渣”基因?(派出所那段戏)
因为是冲着岩井俊二去看的,所以希望看到一些物哀的镜头,比如葬礼部分,可却大失所望了,好像日本电影美学特有的物哀瞬间挥发了。算一小小的遗憾吧。
以上,苛责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