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有自我的这个概念,自我到底是什么,参考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写的《佛教的见地与修道》里的序,标题是,自我的观点。
仁波切把我这个东西讲的太透彻了,生生的从一切事物当中活活的剥了出来,让人惨不忍睹,胆小的人就别看了 (*˘︶˘*)
以下是正文,看过的建议再看一遍,如果你想看的话
自我的观点
当你如同往常地冒出某种想法时,你是否知道这样的想法从哪里来?或者,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不是另外一种想法呢?你知道自己的观点以及这种观点是怎样产生的吗?最重要的是,你能确定这些的确是你自己的想法、你自己的观点吗?
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非常重要,因为你的观点决定了你怎么看待事物,而你看待事物的方式正是你所有概念、感觉与行动的基础。由于你的生命完全是由自己的概念、思考、感受、行动所组成的,所以任何决定你的观点和看法的事物,对于你的生命也一定有极大的控制。
你是用不偏颇的眼光纯净地观看事物的本来面目呢?还是受了老师、朋友、敌人、书籍、报纸、广告、电视、音乐、宗教、文化等等无数的影响,而戴上了有色的眼镜来看待生命?
可能你认为自己并不是个容易被操纵的人,也认为自己的判断不会受外力左右,但是,你又是怎样知道这点的呢?我们可能一直都受着影响却毫不知情。通常当我们被影响时,自己完全不知道,因为我们想像自己是和所生活的环境互相分离的,所以各种影响力很容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溜了进来。
你的心一直毫无选择地吸收各种影响力,在你毫不知情的状况下,这些内在化的影响力成了你的想法、感觉和信仰。它们成为你的一部分,塑造了你对于自己和真理的看法,你甚至认不出它们是外力所造成的,反而以为自己是个独立的人,完全地忠于自己。
想一想,为什么你喜欢某些人而不喜欢其他人?你的政治见解从哪里来?你为什么会被某种男子或女子所吸引?你怎么样取舍孰是孰非?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必须拥有某种汽车或住在某个地方才行?你对于成功、失败的看法从哪里来……?如果你对自己完全诚实,就会知道,几乎没有一种“你的”想法和感受真正是你自己的,它们大部分都是那些你无法控制的影响力的结果。
就算我们接受你完全不受外物的影响,但是你仍然从“自我”的观点来判断、观察及体验世界,你可能会想:“那有什么不对?自我难道不是我自己吗?也就是那个会哀伤、高兴、骄傲、沮丧、振奋、进步、丧气、伤心、被人赞美的自己吗?自我永远和自己在一起。自我就是我,很明显地,它并不是由学校、父母、社会或其他外在的地方而来的。从自我观点而来的体验,是我唯一的体验,因此它一定是真实的,哪来什么问题呢?”
现在,先暂时不管自我是不是你所受影响的总和,也许你应该考虑,从自我观点所体验到的生命究竟有多真实、有什么价值。自我永远觉得它的判断、观察和体验都很重要,因此对每件事都小题大作,无法放松地随事情自然发展;而只有当自我经历了许多困难后,才不会再小题大作。例如,自我可能决定,如果它表现得很冷静、不生气,别人就会很佩服它;为了这样,它可能去寻找一些状况,让别人要求它帮忙,打扰它、侵犯它的领域,这些都是它认为很严重的事,目的就是要让自我有机会说:“没问题,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除非有件大事无法让它假装成小事,它才不会这样说!这种情形并非是道德或伦理上的对错与好坏,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大部分的问题都起自于从自我的观点来看待每一件事,再把这些根本没有实质的事物小题大作所造成的。
自我的基本性质就是对于它自己的一种坚固和持续的感觉,还加上了一种持续的不安全感。对于不安全感的立即反应就是期待和恐惧,而自我的期待和恐惧是没有穷尽的、难以满足的、困惑的、有系统的、紊乱的、有次序的、逻辑的、疯狂的、理性的(在一大群不合理之中)、狡猾的、感性的,以及鬼鬼祟祟的。
自我几乎能够将任何事物都转为己用,并用一切方法为自己辩护,甚至应该摧毁自我的老师和教法也被利用了——自我被自己充满了,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能够进得去。虽然自我伪装开放的态度,但真正的开放根本不可能,充其量它只能伪装、模仿、代表,使别人相信以及减少个人色彩。
自我能够天花乱坠地谈“无我”,利用无我作为自己的装饰——自我扭曲了一切事物,它因为谦卑地表现而生起骄傲,为了感觉优越而表现慈悲,教授佛法是为了感到学富五车,假装慷慨的目的是为了夸耀财富。自我也可能是一位伪装大师,例如,当面临严重威胁时,为了保护自己,自我就会很有技巧地穿着敌人的制服,也许出家或闭长关,而它会利用闭关这段期间去舔拭自己的伤口,出关之后变得更强壮、更狡猾。
从自我的观点来看,成功或失败,完全决定于它是否能用自己的观点来解释某件事。佛陀所谈的“成佛”,对自我来说,可以说是完全地失败。因此,我们宣称要追求的成佛,根本不是真的成佛,而是“自我的成就”;从自我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更微妙、更宏伟的成功。
这一切是否代表了整个情况已经无可救药了呢?并不是这样的,这只是表示,因为愚昧,你错误地相信自我就是你,而你就是自我。那个你认为是自己的东西并不是你,只是一种幻相,由于迷惑,最初你误认它是你自己,然后又浪费一生来满足它、让它快乐,这样的企图才是唯一没有希望的。这就像除非你知道自己在作梦,否则无法逃出梦的陷阱一样——要让自己解脱,你必须明白自己的错误,然后从其中醒悟过来,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也是这么复杂。
自我是影响的结果,他一直在不断的吸收外来的刺激来寻找真正的存在感,因为他本质上是不真实的,就像很多人如果什么事都不做会抓狂一样,自我就像飘飘忽忽的影像,马上就要闪没了的一样,需要外界的事物刺激或者做为参照物,因为有了他,才会有我,就像正反必须同时存在,上下必须对照建立一样。
认识到这一点,在自我肆意妄为的时候,真正的你可以做一个监督者,对自我好言相劝,劝他再玩一会儿就赶紧做点正儿八经的事儿。
下来说时间
不管时间是幻觉还是误解,总之,你的肉身会逐渐的没有了年轻时的感觉,三十岁肯定不会像二十岁,假如能活八十岁,对折一下,四十岁就是人生的巅峰,再往后就是下坡路了,想一想你的肉体还能支撑你的梦想多长时间?
不要不信邪,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精神能决定物质的那个层次,俗人只能想一想,所有的感受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身体越健康,做同一件事愉悦感的层级越高,能在过了晚上九点上床就能睡着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因为它同样需要一定程度的健康身体。
同一个食物,身体越健康吃出的味道越美味。同一个风景,身体越健康看得的享受就越美妙。
话说回来,时间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从生到死,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条生命的河流之上,乘着船只顺流而下。即使你天天睡觉,这条船也在不停的走。
所以你真的得好好的想一想。到底做什么能让你不悔这一生?
在没有想出来之前,多去尝试,多去跟不同的人说话,不要怕犯错,及时总结调整自我,避免发生过的问题或者类似的再次发生就OK。
然后等到自我感觉差不多了,就让自我好好的一直这样幸福的生活下去吧。
如果自我再变化了,那就任由他去吧,好好的利用这一生,好好的折腾够,对,就是这样,只要你记得带上你用来探索发现的贪婪的亮晶晶的明眸和无比柔软但也无比坚强的一颗心就行。
最后献上,本文开头那本书里,作者在扉页上的题记,
感谢净饭王之子,若不是他的教诲,我至今还不了解,我是一个漂泊的人。
净饭王之子就是悉达多,悉达多就是佛。
我是真的懂了,可是懂了之后,我就再也回不来了,我觉得这跟我一直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去思考那样的去生活有着精准的因果关系。
希望你能懂,但在你懂之前,希望你慎重。
多情即佛心,不俗即仙骨。两者我都对上号了,莫非我注定要孤苦终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