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马云 芯片 认知升级
不一样的观点,一样的对于无限接近本质的渴求,供你参考。
中兴通讯遭到美国一剑封喉式的绝罚,引起了中国国内要加大投入,自主研发芯片的呼声,今天我们从这个话题出发来聊一聊。
芯片中国造真的只是一个技术研发问题吗?是一个投入资金和人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吗?技术知识自己的进步,是不是也要以人文知识的进步为条件呢?技术发展似乎有它自己的路线图,一项技术只要时间够长、使用的人够多,就会有经验的积累,就会有若干小的改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有重大突破。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是不是还有一张更大的地图,科技的发达有社会制度上的、价值观的、大众文化上的乃至是哲学上的背景呢?只在技术领域使劲夯钱和人力,能实现单线突吗?这其实是我一开始大发感慨,谈科学和哲学合一是认知升级的原因。
今天有条消息是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大陆媒体的标题是,阿里巴巴要自主研发打造“中国芯”,还有人使用了“马云怒了”的标题。好象是中兴通讯被美国制裁让马云深受刺激。马云怒倒未必,但这确实是他在芯片制造领域投下的一颗先手棋子。他进入这个领域应该主要是出于他自己公司战略的考虑:因为他想搞的“物联网”系统,从事的大数据和“云端”业务,芯片自主研发和制造,对他公司的战略安全很重要。。受到刺激的其实是政府,中兴通讯是政府的5G战略领头企业,中兴所遭受的打击也是这个战略遇到的重大挫折。少不了接下政府会下血本鼓励国产芯片的研发制造,中国的科技企业也要从速重构自己的供应链,尽量采购国产芯片,所以阿里巴巴想占据这个行业的领跑地位,期待日后的订单如雪花一样地飞来。但前提是他造的芯片质量上大体得和美国货相当,不能有明显差距,否则会降低中国产的通讯设备、网络设备的质量,失去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得有个性价比合适的问题,如果国产芯片成本太高,也会使中国造的科技产品失去价格竞争力。所以现在的问题准确地说并不是中国有没有能力造芯片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能力造有市场竞争力的芯片问题。你有能力造芯片,但是成本比美国高通高出一倍,它只能停留在试验室阶段,无法进入市场,你有这个能力也没有意义。
如果我直接说中国在高科技制造业领域的核心技术落后,也是个制度问题、文化问题,肯定会有人觉得你太扯,啥是都往体制上靠。所以我还是想把这个问题一层层剥开讲。
先想提个问题给喜欢思考历史的朋友们,如果以300年为界,你觉得最近这三百年里哪一年最重要?哪一年对塑造我们今天这个世界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得到的答案肯定是各种各样的,因为这三百年来却实发生了太多重要的事,有无数伟大的人物在这三百年来出生和逝世。要我来说,这三百年来最重要的一年是公元1776年。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三件大事:美国发表《独立宣言》、英国工程师瓦特发明了改良型的蒸汽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这是三件什么事呢?分别是重大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这三样创新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
这三样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如果说对塑造世界的重要性,我的排序是,第一:国富论、第二独立宣言、第三蒸汽机。这么说可能科技粉会很不高兴,会说你这就是文科生头脑,科技改变世界!我们认为蒸汽机才是最重要的!请容我解释:
首先:资本主义离了蒸汽机也可以有发展;而蒸汽机离了资本主义就不行。为什么这么说呢?不管有没有蒸汽机,都不妨碍生产关系的变化进程、都不防碍土地和劳动力变成生产要素对吧;有没有蒸汽机都不妨碍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有没有蒸汽机都不妨碍金融体系和交易信用制度的形成;有没有蒸汽机都不妨碍社会分工发展。因为这一切,在瓦特发明改良型蒸汽机之前,都已经在进行中了。有了技术进步,也许使得这些进程都加快了,但它不决定这些事情存在与否。这些术语可能有的朋友听着有点绕,说得简单点,资本主义的实质本是围绕着交易这个目的,把原先的社会关系打散重构。这个行动和蒸汽车发明与否其实没关系,这叫没有蒸汽机资本主义仍然能发展,那什么呢没有资本主义蒸汽机就不行呢?
技术创新首先需要资金支持,投资人的目标就是为了取得市场回报,瓦特研究蒸汽机的早期阶段就是因为找不到有实力的投资人,他不得不兼职干一份运河测量员的工作,一干就是八年,直到有一位伯明罕的铸造厂老板博尔顿成为他的合作伙伴,他才取得了必要的支持。瓦特的第一批蒸汽机工作效率很低,只能做直线活塞运动,所以主要用于矿井的抽水。技术的持续改进需要先把眼前机器卖出去,赢利良性循环以后才能做后面的研发。于是他就需要专利保护、需要完成交易的金融信用制度,需要资本主义提供的这一切社会制度和关系。否则他瓦特就只能一辈子干他的运河测量员工作养家谋生,机械发明只能作为他的业余爱好。所以蒸汽机虽然成功地推动了工业革命,释放了资本主义的巨大生产力,但技术变革本身能够出现,是有赖于资本主义提供的制度环境的。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就算瓦特从来没有出生过。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客观要求交通运输和生产有效率更高的动力设备,不断发达社会分工的发展必然产生一批专业的技师、机械师。这伙专业技师每天不干别的,就琢磨怎么搞出新动力设备,不走瓦特的道路,总有别的路可走,技术发展的可能性是非常丰富的,达芬奇留下了那么多天才的设计图纸,没 准激发了某位机械师的灵感。但是如果没有近代公司制度、专利保护制度,这一切就都难发生。
这是讲资本主义这种协作关系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那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这里扮演什么角色呢?它首次给出了资本主义清晰的世界地图,《国富论》在中国的翻译最早叫《原富》,其实我觉得这个翻译可能更符合这部著作的本意,就是它从宏观角度解释了国家财富产生的要素和过程。这本书1776年出版,不是说资本主义在此之前就存在了吗?是,除了有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外,之前也有法国的重农主义、重商主义的学说。
但是这就好比是你头脑中的地图假是天圆地方,大地只是一块平板,这并不妨碍你画出你家乡方圆一百公里内的准确地图,让你在这一百公里范围内准确地规划你的旅行。可是,你必须建立了地球是圆的这种正确概念,才会有地理大发现(美洲)、才会有大航海时代、才会有全球贸易。而《国富论》就好比这样一幅世界地图,它从整体上建立起了这样一个正确的认知基础,政府从而能理性地设计自己的财政、金融政策,知道怎么样管理经济活动;那些基于经济规律的远期投资活动,于是获得了航行的指南针。资本主义先在完成了头脑中的地理大发现、开始了大航海的征程,才在行动上焕发出巨大的创造力。
前面讲了这么多是说资本主义是近代技术创新之母,而《国富论》所推崇的自由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又塑造了资本主义头一百多年的大脑,我的重要性排序里把它放在第一位。第二位是独立宣言,因为它所代表的民主制度使得自由资本主义的生存扎下了根。这个过程很简单,资本主义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催生了资本家这个阶层;也催生了中产阶级这个群体。他们必然要求自己的政治地位,才能保障自己的财产安全。当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妒忌圣殿骑士团的财富,同时为了赖掉欠骑士团的巨额债务,国王诬陷骑士团为异端,把债主杀了了事。前车之鉴摆在那儿谁都不傻,新兴资本家一看,政府哪天也眼红我的财产,也学腓力四世之故事,也给我扣我异端邪教、黑社会分了的帽子,来个杀人越货,剥夺我的财产这不行。那会儿没有向海外转移财产这条路,我只能改变政治环境才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分享政治权力!国家大事不能你国王御前会议一个小圈子说了算,也不能贵族院这个圈子说了算,最起码要逐步开放,让我们这些新兴阶级参与。
美国能首先建成民主是因为它本来就是移民国家,没有贵族阶层,他给出了一个成功的示范,激发了欧洲的民主运动浪潮。
说了一大堆总结起来就是:《国富论》和《独立宣言》是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认识升级(这个词其实我不喜欢,过于商业化,好象是手机升级你去买,代表你赶上潮流先进了。我只是借用这个词),在他们开创的资本主义环境中,技术创新如雨后春笋。技术发展并不是一个单线维度,随着经验的积累、小的改进的积累,带来重大突破。中国是否有成为一个技术创新大国的人文环境呢?
其实还有一个简单得多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我一再鼓吹的逻辑的连贯一致,技术创新也是一种革命行动;需要革命性的头脑。如果这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教育制度在消灭人革命性的头脑,革命性的思维在政治、人文科学领域都不能体现,凭什么觉得它就能在科技上体现呢?
创新就意味着否定,就是觉得别人干得不行,至少是不够好,我能行,才有创新。这个教育体系灌输的是教条是这也不能否定、那也不能否定,创新在一切公共生活领域都不能发生,偏偏在高精尖科技领域异军突起,这事它不科学呀!
我们所看到的历史事实也是这样,一个国家在它伟大的科学发明涌现的时代,也是伟大的诗人、哲学家涌现的时代。创造性思维在本质上是一个东西,它在哲学上没有、在科学上也很难有。这就是我一开头的那个感慨,在创造力这个判断上把科学和哲学再度合一,可能是对中国人更加重要的认知升级。(认识升级这个词其实我不喜欢,听起来很商业化,好象是手机升级你去买,代表你赶上潮流先进了。我只是借用这个词,把科学和哲学再度合一,把技术环境、人文环境放在一起来评判,其实更符合人类知识的本来面貌)。
转载Wen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