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居西南一隅的云南,孔子从未达到的远方,居然有一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三的孔庙,云南全境共有文庙53座,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中国十大孔庙分别是:北京孔庙,四川德阳孔庙,浙江衢州孔庙,四川资中文庙,哈尔滨文庙,广东肇庆德庆孔庙,河北正定文庙,云南建水文庙,台南孔庙建庙,曲阜孔庙。
查阅资料,云南建水文庙建于元朝,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同时,建水文庙内的孔子铜像,据说由孔子第64代孙孔尚琨亲自主持工程,前后历时9年,是全国最大、历史最古老的一尊孔子铜像。
文庙,是孔庙的别称,起源于唐朝。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孔子庙也被称为文宣王庙。明永乐年间,因武庙多建于文庙旁,民间就把孔子庙称为文庙。遍布全国各地的孔庙,是地方官员、乡绅和民众祭祀孔子并兴办教育的场所,文庙实质上就是学庙,至今云南省的许多文庙仍是当地著名的中小学所在地。
可惜,此次云南之行并没有安排去建水的行程。
孔子学说起源于山东,当时所称“中国”,而后千年时光,蔓延进整个中华各民族版图。
儒家思想在汉代开始传入云南,但各族对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宋、元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云南各族开始自觉地接受孔子思想,从而缩短了边疆与内地的文化距离,孔子德治思想,不但能使封建王朝产生内聚力,也使边疆各族产生中华民族的整体向心力。
云南的孔庙带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孔子“德政”主张,不仅是历代开明统治者追求的境界和目标,其伦理思想,也成为连接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从这个角度来说,孔子学说岂止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所说的那样单纯为统治者服务?他分明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