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林语堂
想看东坡先生的传记很久了,一直都没有下定决心。因为我早知东坡是个全才,他的一生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没有做好准备,是断不能来与他会面的。
我想李白更为崇高浪漫、飘逸豪放,而杜甫更为伟大深沉、沉郁顿挫。但是,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
东坡曾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所以后人评说东坡之词清旷,这真是他穷达多变一生的真实写照。
在如此具体的了解东坡之前,我一直知他是古今第一全才,但我尚不知他竟多才到如此地步——
真心让人崇敬赞叹不已。不怪作者林语堂要说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东坡如此全才,难道他会不洞明世事,不知他直言进谏所带来的后果?人都有驱利避害的本能,何况东坡之才智?他身上显然有一股道德的力量,非人力所能遏制,这股力量,由他呱呱落地开始,即强而有力地在他身上运行,直到死亡封闭上他的嘴,打断了他的谈笑才停止。他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所以他的魔力让整个的中国人为之倾倒、爱慕,永世不衰。
在东坡童年与青年时代作者尤其注意他的家世渊源。氏族大家,好学重德。父亲苏洵秉赋颖异,气质谨严,思想独立,二十七岁才发奋读书,终有大成就。母亲贤良淑德,教子有方。他的结发妻子王弗,会对他及时忠言箴劝。苏夫人在务实际、明厉害方面似乎远胜于她那坦白爽直甚至有时急躁火爆的丈夫,二人虽是媒妁之婚,但婚后琴瑟和谐,伉俪情深,实为一对佳偶。可惜王氏于二十六岁之年病逝,让人怅惋。东坡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可感他们之深情。弟弟子由,从我们中学时学到的东坡名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就已知两兄弟的手足扶持之深厚情谊。
这样的青年时代的东坡,可谓家庭和睦温馨,风华正茂,和父亲弟弟一起赴京,准备大施拳脚,大展宏图,他的人生之帆正待大风吹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