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你们不同
我们总是说孩子和大人不同。在讲这话的时候,一般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其实,在孩子的眼里,他们也感觉自己和我们不同。比如,孩子们分享东西时,我问:“可以分给我一份吗?”大多数孩子会有些疑惑,还有的孩子就直接说:“不行,你是大人。”孩子们想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我看貌似缺少一个张罗的,便自奋告勇来做母鸡,却只有一两个小孩过来,其余的小孩反而走到了一边去,赤裸裸地表示着:你和我们不是一伙儿的。
分享点:
走进孩子的世界,应该是一场有意义的探险。同时,如果能够知道小孩怎么看大人的,也许能够更好的在大人和孩子之间搭上一条路。
“你跑的还蛮快的嘛!”
孩子们最近喜欢互相讲故事,尤其是几个喜欢表达的孩子,一碰上就像两只小蚂蚁碰头了总要碰碰触须一样,直接就开讲,你一个故事我一个故事,然后一起哈哈大笑。刚开始,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辆车跑着前面,后面来了另外一辆车,后面的车追上了前面的车。前面的车就对后面的车说“你跑的还蛮快的嘛”!然后,哈哈哈哈……。所有在场的孩子一起笑,看出笑点了卜?我看不出来。然而这个故事一直在延续着,故事从这辆车变成那辆车,从“你跑的蛮快的嘛”变成“你的力气蛮大的么”,可能这种讲故事就是他们处理彼此关系的润滑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看到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在提高。
注意点: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应该更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以至于有学前教育的专家提倡,给孩子一个玩具,重复做一件事情。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细微的探索和进步,都会带来自我满足,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现在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学了很多东西,孩子像陀螺似的学这个学那个,个人感觉要谨防损伤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我想提醒自己,不管做多少事,至少有一件事情要坚持到底。让孩子体会坚持中的变化,感受到靠自己的坚持会得到的东西,也是对意志力的锻炼。
孩子们的笑
有一段时间,我计划记录孩子的笑容。没有做完全统计,不过,孩子最多的笑容就是在奔跑时,一边奔跑一边笑的场景,应该也是我们大人记忆中的一道风景。曾经专门有研究孩子为什么喜欢奔跑?暂时不记得其所以然。不过,看他们的笑容就知道了。
我也记录了孩子常见的笑容:
听到一些声像词大笑。比如:打一个大大的喷嚏(孩子从几个月开始喜欢这个喷嚏直到现在,究竟这声音里有多大的魅力)?“屁股(dun)”,这个dun的发音一定要响、长,有象声词的那种临在感;
对粑粑、便便之类的话敏感,说或者听到就会笑:说脏话是孩子语言权力的一个表达形式,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其他的孩子听到某一个孩子说脏话也会觉得特别开心;
对超出常规的现象(想象)感兴趣:比如:从上长着一只角;眼睛里蹦出一个大弹簧;头长成三角形的啦等等,他们一说就觉得特别有意思;
对于异于常规的动作感兴趣。比如:原来他都是用筷子吃饭的,这下用手吃饭了,好玩;原来都是让脚先上车,这次是屁股先上车,好玩;原来都是把嘴巴闭着睡觉的,这下把嘴巴张开睡觉,好玩……
提醒点:记录孩子的笑容,这个活动再继续下去。
回顾和总结:
都说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小叛逆期。也许这也是站在大人角度上的判断。孩子喜欢超出常规的现象和动作。如果把大人天天唠叨的教导和要求叫做常规的话,他们也会觉得把大人的话反着做一定很好玩。
有的专家说小孩和大人反着来是一种权力之争(证明我是存在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证明我是有力量的),这都有可能。不过,在大多数正常的情况下,孩子也会这样做,可能他们只是以此为乐趣。我想,我们大人都不用太认真,再加上严厉的说教,就没有意思了。
如果我是小孩子,我也许会说:“为什么说我们是叛逆?我们只是觉得好玩!”
好吧,——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