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了最近很火的一部电影:《战狼2》,简直不要太热血。听说这部电影的保底票房是8亿,一个不小心,今天看了一眼,票房已经冲到30多亿了,而且还在暴涨。
不过今天的主题不是剧透,而是很多人的十年。
Chapter 01
这部电影的导演和男主角都是吴京,你对他有印象吗?如果咱们年纪相仿,你应该记得当年那部红遍大江南北的《太极宗师》,那时候23岁的他,是那个眉眼清秀,侠义心肠,风度翩翩的英雄杨玉乾。
一晃两个十年过去了,当他又一次充满正能量的出现在《战狼2》时,我们能够明显的发现,他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只会打太极的功夫小子了。今年43岁的他,在影片结束的画面冲着观众微微一笑,转眼变身成了一个时代的国民英雄。
这一次他终于获得了很多人遥不可及的成功,可回看他的两个十年,你又会觉得:他都努力这么多年了,这样的成功不过是水到渠成理所应当。
6岁鼻子断了,8岁脑袋开瓢,9岁胳膊断,14岁下肢瘫痪,17岁脚断,一路走来他没有放弃过,那天在微博里找到了他为新电影加油的照片,捏着票根的大拇指,在他23岁拍太极宗师时被打断掉只剩一半。
《太极宗师》后的第一个十年里,他凭着清秀的面庞,一身好功夫,在演艺圈慢慢有了辨识度和名气,成为了人人知晓的“功夫小子”,但他的梦想不止于此。
“每个动作演员都想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动作片时代。”31岁这年,他选择了带着这个梦想,离开内地,开始“港漂”。
去了香港,他只不过是一个新手,等于要把一切清零从头开始,刚开始根本接不到戏,好不容易接到《杀破狼》,却只给了他45秒的镜头。后来虽然也慢慢开始能接到角色了,也成为了一名功夫明星。但香港有成龙,有李连杰,有甄子丹,他在香港漂了多年,却始终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想了很久,吴京终于下了个决定:“行,那我回内地自己当导演。”
后来大家看到的《战狼》,吴京筹备了6年,在部队住了2年,拍摄的过程中他又受了伤,双腿被绷带缠的像个木乃伊。
拍摄《战狼2》,每个动作都要还原真实。一个踢头的动作,他觉得对方力道不对,坚持让对方实打实的踢了好几脚。
开篇那个水下镜头,其实拍了十几天,跳水26次才完成,有一次跳下水去,身上背着的铅块拽着他急速下沉,眼前都灰了,幸亏救援队及时救援,不然就真的命丧大海了。
今天的他终于走向了成功,从功夫小子,到功夫明星,再到现在的功夫导演,这条路上,他浑身是伤,背着信仰,走了整整两个十年。
Chapter 02
有时候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的光鲜亮丽的成功,却根本看不到他们背后的奋斗的点滴。
刚来北京的时候,怯生生的,哪儿都不习惯,觉得这里的人走路好快,中午怎么也不睡个午觉,眼看着目的地就在马路对面,却要折腾好大一圈才能到达。
当时正好有个叔叔在北京,他是爸爸单位的好朋友,后来单位有了去北京学习的机会,他就争取了一下留京了。刚开学那几天他请我吃了我在北京吃的第一顿烤鸭,那时候学生嘛,刚去学校,朋友也认识几个,有人能从学校把我叫出来吃顿好的,简直不要太温暖,而最温暖的其实是他吃饭间我说的一句话,这话洗脑般地影响了我很多年。
他问我,你喜欢北京吗?我迅速咽下了嘴里的那口烤鸭,毫不犹豫的说,不喜欢。然后听到他说,“多熟悉一下,你会爱上这座城市的”。
我会爱上这座城市的??我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的叔叔,然后看了一眼窗外的北京,从心里给自己打了一个无比大的问号。当时眼界短浅的我根本无法理解人们对北京的爱。那是我来北京求学的第一年,他来北京奋斗的第十年。
这时候我的这位叔叔也已经在北京待过了又一个十年。此时的他在“通利福尼亚州”坐拥着两套大房子,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还把父母也都接了过去。
说实话是真的很羡慕,无力的觉得这个社会对我们80后真是一点都不公平。也会跟很多人一样觉得他的成功或许光是因为运气好——因为谁能料通州有一天会变成首都的副中心呢,可如果你知道了他曾经为了这一切如何努力过,会瞬间觉得,这世界真是公平,这些都是他应得的,一点都不多。
他说自己刚来北京的时候租了个很小的房子,小的只能摆的下一张床一个桌子,没什么朋友,也没什么钱,晚上吃的很简单,有时候工作了一天太累了干脆就不吃了。房东经常做饭,有好几次,傍晚饭菜的香味透过窗子飘进了他的小屋里,他饥肠辘辘却不知道该吃什么,心想那就睡觉吧,因为睡着了也就不饿了。后来买了房子后,距离单位远,有段时间又经常加班,晚上开车回家等红绿灯的时候,在好几个路口都差点睡着,他只能一路上在每次快睡着的时候使劲掐一下自己,才能逼着自己勉强看清前面的夜路…
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我们后来一起吃饭的时候,他轻描淡写的说自己也不知道这些日子是怎么走过来的,但就是咬牙走过来了,过程是挺坎坷然而结果好像还不错。
听完真的让人很受触动。其实想想,原本他也可以跟我爸一样,一辈子幸福安稳的生活在家乡的小县城的,但他却跳出了舒适区,选择了更难的一条路走,还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用的也是整整两个十年。
Chapter 03
掐指一算,自己来北京也有十年了。
我妹说,姐你怎么不写写你自己。我说真的是没什么能写出手的,这么宝贵的十年我既没有在家乡安稳的好好过,也貌似没在这里折腾出个什么结果。
一直以来,我总是能被别人的故事感动的热泪盈眶,而在自己北漂的十年回忆里,却几乎找不出什么能感动自己的地方。
上周看到朋友圈转发的一篇爆文《在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差一点就转发了,因为觉得自己就在假装;但后来没转,因为觉得好像也没假装的那么夸张。待了这么久,感悟最深的是这座城市终究是公平的,对于那些怀揣着目标并不断积累的人,一步一步,一天一天,它终会回报给TA想要的。
故今天来此立一个小小的flag,因为我希望在下一个十年里,至少我也能在回望的时候找到一些可以感动自己的东西。
有一天我问公众号的一个好朋友,让她给我提意见,她说的话莫名很触动我,就以此结尾吧。她说,如果真要提什么意见那你就坚持写吧,坚持努力,点滴汇聚,一点一滴,终成大海。
一点一滴,终成大海。送给每一个在默默积累能量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