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新场,遇见不一样的上海(下)

图文:玉琼    主播:玉琼

晚安曲:最美的时光

遇见新场,遇见不一样的上海(上)

01

不知不觉,转入了另一条小巷。这巷子隐藏着许多有趣的风物,等待我们发掘。


街上行人不多,三三两两,和市区的喧嚷嬉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阿婆们各自坐在门前,守着筐里诱人的水蜜桃,等候游人光顾。渴了,就剥一个吃起来。


街两侧是一些小店。左侧木门前挂着的旧式厨具,勾起了人们的回忆。转身进入一家土布店,店里是成卷成卷的蓝色土布,和满墙精致怀旧的小布包,布料很厚实。再往前,又买一串檀香籽戴上,闻香,驱蚊,辟邪。每次出来,总喜欢淘些古朴的小物件,方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突然一阵80年代的歌曲声飘入耳朵,越来越近。原来是位阿叔,骑着老式自行车而来。车篮里有一台收音机,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一瞬间时空交错。电影画报里出现过的场景,仿佛重现在了眼前。

阿婆在门前

02

街边还有卖酱黄瓜的阿婆。酱过的黄瓜有些发黑,倒像是茄子。据说这是当地特色。这样的黄瓜我不曾吃过,但是小时候外婆家也有腌制咸菜的习惯。


那时候腌咸菜,用的是外表光滑而黑黝黝的大缸。缸有半人高,储存空间足够大,几乎一年四季都有咸菜吃。原料常用水萝卜、芥菜疙瘩。芥菜疙瘩是我后来才查到的名称,用方言叫“玉磨叽”。直接音译过来的,总也对不上号,是我们那很常见的一种作物。


一碗小米稀饭,一个馒头,就一碟咸菜,就是一顿晚饭。简单,日常。不过那时候总觉着,外面买的东西比家里的好,老是闹别扭,嚷着要换个口味。如今,多年没有吃到自家的咸菜,反而想念起来。当时只道是寻常呐。


现在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早就不同当年的物资匮乏。随时能买到新鲜蔬菜,自然也无需囤咸菜了。也许,很快,那一口口盛满儿时记忆的大缸,就永远地变成了回忆。

新场·酱黄瓜

03

转过几个弯,走过几座桥。夏日,午后,微热,汗珠从我们额头上沁了出来。


行至一处沿河的风雨长廊,再看看岸边的一丛丛绿树,似乎凉快了些。水波潋滟,河面反射的光浮在走廊的木质横梁上,轻轻晃动,如梦似幻。 

前方发现一大片许愿牌,有些许震撼呢。于是我们兴冲冲地跑过去,翻起了牌子。


这一个个木质的小牌子啊,上面写满了旅人们美好的心愿。有的关乎梦想,更多的,则是爱情。情情爱爱,恩恩怨怨,当真是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主题。


晓风哥看得最认真。我想,他心里一定又酝酿出了好多篇情感故事吧。


不知道曾经写下“等待爱情”的姑娘,有没有得遇良人;不知道曾经写下“相守一生,永远幸福”的恋人,是不是依旧甜蜜;不知道写下“赚大钱,买钢琴,成为一名音乐家”的少年,是否正在努力追梦的路上......


木牌在风中轻晃。转身,走吧。足音轻轻,我们不过是这小镇的匆匆过客。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把美好的祝福留下。

04

已近日暮。光线柔和了许多,洒在树叶上,一片亮晶晶。去雪梅姐的家看看,一路上,邻里热情地和她打着招呼,像故乡的小城那样。


小楼前有片空地,随意种着几株丝瓜。门前摆张椅子,有人坐着纳凉。不远处传来蝉鸣声声。一切都是安宁的模样。


小镇的时光,总是慢的。小镇的邻里,总是有人情味的。小镇的风景,总是温柔的。


在暮色中启程。

再见,新场,再见,桃源水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早到晚、从日夜到清晨, 在沙滩漫步、徘徊, 我看到浪涛亲吻海岸, 雄鹰飞过天空, 太阳照耀海面发出湛蓝的光, 螃...
    与自己赛跑的人阅读 923评论 0 3
  • 2018年2月10日小雪 早上妈妈收拾完就带着弟弟去打疫苗了,回来后妈妈就开始做中午饭,等做好饭的时候二姑...
    雨馨宝贝阅读 1,404评论 0 1
  • 抑郁其实就是社交障碍、自我封闭和爱无能。抑郁患者对世界的看法,在别人看来很悲观,而在他们看来却很正常。 我曾经觉得...
    一把伞客阅读 3,134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