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都处于一种迷茫状态,并非没有理想或者没有目标,而是总被现实所打败,所以宁愿相信自己的无能为力,相信自己就是个平庸和普通的人,最后在人群中沉寂。
近来,我找到了其中的原因——每个人都会有梦想和目标,即使没有长远的,也至少对于眼前的生活会有些起码的追求,对于我而言更加如此,但为何包括之内的几乎身边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表现得有理想或追求呢?因为现实、因为环境、更因为教育,应该从我们记事起,身边的人就开始教育和试图说服我们“这件事不能干,会有什么后果!”、“那样做不对!”、“我们得注意XX,避免产生XX后果!”......这种教育和影响几乎持续了我们整个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阶段,直到我们完全屈从与这套规则——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的努力改变不了什么!但仔细回想,细思极恐——让一帮没什么太大成就,自己本身就很平庸、不成功的人来教会你怎么成功,现实吗?他们那一套为人处世的哲学,可能对于适应这个社会,让你立足是可行的,但想要有超出与“他们”的成就恐怕极难,而“他们”也并不乐见其成。
人对于自己的行动有两种激励机制,是与生俱来的,即恐惧和愿望,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用恐惧来激励行动的例子,甚至从原始社会开始,这就是占主导地位的,因为需要“生存”,因为不想面对糟糕的结果,所以我们选择了在“恐惧”下行动——工作中我们因为害怕受到“批评”而努力落实领导的指示、生活中我们害怕失去“面子”而努力挣钱或爬上高位,学习上我们害怕考不上大学而努力“读书”......这就是我们的现实,因为恐惧所以我们才开始行动,这也就揭示了为什么我们那么害怕失去、那么担心承担风险,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的语言和词句是用来形容“不好的情感”,而描述“美好情感”的词却少的多(可以列一列)。我们对于愿望对人的激励作用发掘得太少了,更加不知道如何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首先这里存在着一个悖论,愿望首先带来的除了激励人们采取行动的动力,还有一种感受理想和现实差距后的压力,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力,很多人正因为处理不好这种关系,而使得理想“夭折”——当我们树立一个理想或者是愿景,自己内心会因为愿景的美好而充满激情和动力,迫切想要去行动,但行动或者思考过程中,就会开始回到现实,看到自身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这种差距会迫使我们感受到极大的压力,进而产生各种“情绪张力”——烦恼、恐惧、压抑......一旦我们没办法处理好这些情绪压力,甚至识别不了它们,我们面对这个问题就只剩下一种方式——降低自己的预期(愿景),来减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继续让自己处于一种“自洽”的状态,这就很好的解释了我们很多人面的强大的工作压力时,不是立刻采取行动,而是不断的拖延甚至逃避,最后因为工作未完成或者标准质量低而蒙受“打击”,而这种打击会进一步强化对于压力的“情绪张力”,导致人们不断的降低自身的预期(愿景),最后不得不接受“平庸”的事实,并且还会为了给自己开脱,而不断宣扬“现实”的难以改变——以证明他们的平庸是有道理的。
但除此以外,还有一种隐藏的方式,是大多数时候被我们所忽视的——当我们面对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所产生的的压力之时,我们不要纠结于“情绪张力”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而应该迅速积极的采取行动,并让其产生效果,不断缩小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从而降低“压力”,我想大多数人都有这种体会:即面对强大的生活或工作压力,如果我们选择玩一天游戏或追一天剧来缓解,最后结束时,只会适得其反,感觉到非常空虚;但如果我们是想尽办法把工作完成或者解决掉生活中的难题,我们完成之后将会感觉到“释然”,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和喜悦,它并不像玩游戏或者追剧时那种强烈的“爽”,但是它更加持久和自然。它会不断的激励我们继续去行动,改善现实,缩小与预期(愿景)之间的差距,直至接近甚至达成预期(愿景)。
我自己正因为曾经经历过这样的痛苦循环而有深刻感受,也因此变成了一个坚定的行动者,并取得了效果,这篇文章就是这种效果的体现之一,虽然前方的“路”还很远,但我将在追求理想(愿景)的路上坚定前行。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如此,我们当然可以选择“平庸”,但千万不要放弃相信这个世界还有人在追求理想,还有另外一种思路来看待“现实”。
如果想改变自己,最好的时刻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