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7-12-13 徐海娜 另一片星空
作者:徐海娜
有的孩子口语能力特别好,可以洋洋洒洒说一大篇东西,下笔却不行;有的孩子读课文,读起来磕磕巴巴,教了许多遍,还是经常记不住许多字的读音;有的孩子听写前不知努力温习过多少次,一到听写时还是无法及格;抄写的时候,字总是缺胳膊少腿的,要不就是多了几笔;对于形近字,更是难以区分;有的孩子词汇量特别有限,并且词汇增长困难。
还有一种“特异功能”,就是能把字写成镜像体,反着写或者左右倒转。这些孩子在完成涉及读写的作业时,总是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所以学习的时候也非常容易疲倦。可是这些孩子通常智商不低,明明很聪明,为什么老是学不会?
原来以上这些情况,如果严重的话,可以称为“读写障碍”,英文是Dyslexia,在人群中的发生比例可以高达5%-10%(不同地区统计不同)。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困难,需要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教他们。
认识“读写障碍”
大约一百多年前,世界上就有了第一份关于读写障碍研究的科学报告。一位德国医生Berlin于1887年第一次使用“Dyslexia”这个词来描述脑损伤的成人所发生的阅读困难。1896年,英国儿科医生Morgan首次描述孩童的读写困难问题。
此后许多医生和学者,如Hinshelwood,SamuelOrton,Siegel,Stanovich,Aaron,Reid,Berninger,Abbot,Fletcher,Foorman,Moats,Brady,Brady,Stothard,Hulme,Oakhill,Juel,Fletcher,Morris等都为读写障碍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读写障碍的了解也愈来愈多。2003年,国际读写障碍协会(InternationalDyslexia Association)对读写障碍给出了细致的描述,由学者Lyon为代表的研究小组发布的定义为:
“读写障碍是一种有脑神经生理基础的特殊学习障碍,它的特征为在认字的正确或流畅性上有困难,以及表现出拼字能力和解码能力差。这种困难通常是因语言的声韵能力有缺陷,并非其他认知能力或教学使然,其衍生的问题包括阅读理解有困难,以及因阅读经验减少而妨碍词汇和背景知识的增长。”
这一定义自发布后也广被征引,受到学界认可。
有不同程度的“读写障碍”的孩童,可能有不同的表现,但是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存在解码困难,无法自然而然地理解字词“形”、“音”、“义”的联系。
如果说每个字都看做是一个码(code)的话,通常人们听到这个字音,就会联想到字形、字义;或者看到字形,就联想到字音、字义,这就是一个解码的过程。(这个描述只能大概说明大脑的活动过程,不尽准确)
因此他们识字普遍存在困难,对于字词的结构缺乏真正理解,所以形近字非常容易读错、写错;词汇库极度缺乏,作文及做填充题都困难重重。
但是读写障碍却是所有学习障碍中,最令人感到欣慰的,因为通过科学研究发现,经过持续的特殊方法训练之后,大脑会有所改变,那些先天的缺陷,是可以补足的。从核磁共振所得脑部图片来看,普通人阅读时所使用的大脑区域,在读写障碍人士大脑中虽然不活跃,却可以有另一部分建立替代。
我们教育工作者和父母要做的就是,找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这些孩子们跨越障碍,找到自信,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以下来谈一些具体的方法,(这些方法其实对于普通儿童也适用,只不过普通孩子不需要通过这些方法也能学会):
跨越障碍有方法
(一)着重联系发音,学习汉字的形象与结构
将汉字“形象化”,在实践中被家长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家长和老师可以找一些更形象化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建构解码能力,例如有人利用《汉字有意思》这本书,每日都通过识字、带读,将声韵和语意概念结合,帮助孩子建立“形”、“音”、“义”的联系。
这本书的作者是将文字用图画的方法画出来的,同时,为了让写实图画和文字的联系更加清晰和紧密,作者除了画图,还用了文字剪影的方法。此外,每个字都有注音和像一则小故事一样的注解,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更有意思的是,每个字后面还附上一幅在现实生活中拍摄的照片,学生可以从照片中寻找刚刚学过的字。
这些都构成学习上的有意义的重复,“让学习写字不再是刻板的功课,而是生动的艺术,让每个汉字不再只是符号,而成为看图说故事”, 并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
在认识合体字方面,为了建构对字词结构的真正理解,我们可以从字形结构入手,利用部件识字法,帮助孩子理解合体字的构成。
(二)多感官教学法,巩固理解之上的记忆。
当孩子理解了一个字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巩固记忆。为巩固理解基础上之记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多感官教学法。学者认为,多感官方法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家长和老师应该教孩子从经验中学习。
例如用瓦通纸做出字形,让孩子用手指去感受一个字。瓦通纸粗糙和凹凸不平的质感能够加强孩子对汉字的感知,通过触觉增强来加深记忆。还可用豆类、通心粉、泥胶等,来帮助加强触觉记忆。
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用肢体动作来加深对单字的理解和记忆,如学习“目”字旁的“睡”、“睁”、“盲”等字时,可以配上动作。
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有一段典型的“多感官教学法”的示范,也许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几分钟的情节体现出非常专业的教学方法。(其实整部影片都是围绕读写障碍来开展的,值得仔细观摩。)
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叫学生在沙盘里写字母来加强记忆,还用手指在学生胳膊上写字,这都是在利用触觉记忆。
读写障碍的孩子普遍b、d不分,p、q不分,就用不同颜色画出来。老师还用橡皮泥捏出字母的形状。
分音节学习字的发音,充分利用phonic,来教孩子找发音的规律。例如hate、tape、mate,共同的特点都是一个元音加一个辅音,再加一个不发音的e来结尾,所以这个元音要发长音,也就是字母音。
此外老师还让学生跟读磁带,边听边看边读,并不断鼓励他。
学数学计算有困难就用跳台阶的方式来帮助理解。学写字就打了格子来练习。
我从网上找到了这一段短视频,点击可看。
(三)成人伴读,帮助孩子接触更多词汇和拓展知识。
曾有学者将阅读分为两种:“学着读”(learn to read)和“读以学”(read to learn)。上述两个方面的辅导活动主要是帮助孩子“学着读”的,而第三方面的设计是针对“读以学”这个目标的。
学者Stanovich K.曾经就指出过阅读中的“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贫瘠的阅读技巧会导致很少的阅读以及很少的机会通过阅读习得词汇和增长知识,也为后续的阅读理解造成孱弱的根基。这也正是身为父母和老师的担忧。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为这些孩子开展定期的伴读计划。
另外,多练习“快速命名法”也有助于增长词汇,例如可以通过做游戏,让孩子说出10个和天气有关的词等。
如果老师和家长能够持之以恒地运用这些方法,孩子们会有长远的得益。同时,读写障碍这件事,也需要孩子身边的人正面去看待
读写障碍并不少见,今年与另两位科学家共同赢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75岁瑞士科学家杜波切特,就在他的履历中讲到他小时候患上阅读障碍,称自己“1955年:成为瑞士佛德州第一个官方认证的阅读障碍患者”。
如果因为一项学习障碍就否定了孩子,那将会有无数人才被埋没。既然有些事情是生来难以改变的,就不如拥抱它,也许,正如美国研究读写障碍的学者Shaywitz所说,一项学习障碍只是强项的大海(sea of strengths) 中的弱项。
最后附上可以帮助大众了解读写障碍的一些影片,中英文名皆有,因可能存在翻译问题,请以英文名为准。
《地球上的星星》Like Stars on Earth
《不一样的我》Reading Me Differently
《拥抱读写障碍》Embracing Dyslexia
《读写障碍内幕》Inside Dyslexia
《读写障碍者的传奇人生》The Big Picture: Rethinking Dyslexia
《读写障碍之旅》Journey Into Dysle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