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刷微博,看到过一个实用贴,“如何更好的使用某宝”,里面有一项讲的是可以在某宝上花几毛钱买一个例如爱奇艺等视频App的帐号,可以看vip视频,一个月。对此,我持怀疑态度。正好今天看到爱奇艺首页《第三种爱情》飘在上面,于是上某宝买了一个帐号,花了四毛钱,不得不说,某宝真的很强大啊。(ps:我真的不是给他打广告的)
《第三种爱情》,这本书我至少看过五遍,每次都会被虐哭,尤其到了最后,邹雨那句轻飘飘说出的“永久”真是痛到骨头里。“最好的,最爱的,却是离得最远的。”林启正的独白也是直击心底最柔软的那个地方。
第三种爱情,顾名思义,就应该是被世人唾弃的感情吧。那些或是偷偷摸摸或是理直气壮走进别人感情里的人都应该是受到世人责骂的吧?可是,为什么呢?第三种爱情里的邹雨爱的如此让人心疼,如此让人难受,满满的都是疼惜。
今天,这个我花了四毛钱买来的电影却让我觉得如此乏味,不管是邹雨歇斯底里的痛哭还是林启正默默的流泪都不能激起我心底的一丝涟漪。记得这部电影的宣传期我是无比期待过的,现在只是庆幸没买票去电影院。当然我不是在抨击电影,小说里情节太多,故事太长,一部两个小时不到的影片是完全做不到全部呈现的,更何况电影追求的也不是故事情节,那是电视剧的事。
这段时间越来越多的经典小说被搬上荧幕,只要曾经看过原版小说,不管是被拍成了电影还是电视剧,无一例外,都是从最初的期待到最后的失望。是我要求太高了吗?
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女同学特别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每一部她都看过。高中生活那么紧张,每天晚上她都躲在被窝里拿着手电筒偷偷的看。我很不解,小说那么长,况且那些已经有些年头的书籍看起来真的很费眼,所以我建议她假期里看电视剧。可是她告诉我,看小说和看电视剧的感觉完全不同,而她从不看金庸小说拍成的电视剧,她只看小说。
那时候我不解,现在却无比赞同。看小说,你可以脑补很多画面,从人物的长相到场景的设置,从服饰的搭配到说话的语调,完全由你决定。看完一部小说,究竟是小说感动了你还是你自己感动了你自己?或者两者都有吧?看影视作品则完全是不同的感受,似乎它一下子颠覆了你脑海中的那些情景,你所希望的,你曾经想象的完全都没有出现。也是,影视作品是导演看小说时脑补的画面啊!和你有什么关系。
反过来,如果没有看过小说,直接看影视作品,那种感受会好很多,对于这部电影或者电视剧效果的评价也会更客观一些。
所以,看过小说的就只看小说吧,看过电视剧也请放弃看原著,否则你也会如前面所述“从期待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