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之脉》
我的父亲
"大年三十的后晌,村人夹着一卷红纸走进院来,父亲磨墨、裁纸,为乡亲写好一副副新春对联,摊在厅里的地上晾干。"
看到这段文字,我不由得又想起了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1938年5月28日出生在山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二十岁左右从师范院校毕业,一辈子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认识他。是人们眼中的"好老师"、"好人"。父亲的毛笔字写的也很好,小时候家里住的是窑洞式的房子,高高的天窗台上是父亲的宝贝:笔墨纸砚、对联书和记账本。每逢亲戚村里有人家有白事喜事,父亲就会被受托写伤联、喜联。这时父亲就会拿出他的宝贝擦拭干净,把粗大的毛笔在水里泡软,翻着对联书沉思酝酿。用的最多的还是小一点的毛笔,每年过年前几天村里就有人把红纸送过来,父亲抽空就会写好,等晾干了卷好。父亲说:过年大家都忙,这样人们来拿的时候,不用耽误时间就能马上拿走。当然人们来拿的时候即使再忙也会待一会,互相问候,聊几句再走。最忙的时候是腊月三十,从上午开始家里就陆陆续续有人来有人走。炕头放着大案板,母亲在擦胡萝卜丝剁肉馅,收拾屋里屋外,炕尾放着笔墨纸砚,父亲站在地上,铺开裁好、叠成七个格子的对联,手里拿着沾上墨水的毛笔若有所思,然后才奋笔疾书。写好的对联炕上放不下就会搁在桌子上、箱子上、地上……家里到处一幅热闹非凡的场景,等到干了再收起来、再铺上。母亲有时会发几句牢骚,父亲总是笑眯眯的说:"就这点本事,除了这还能给人们干什么呢?"这时候母亲会莞尔一笑或默不作声,她并不是真的在怪父亲。父亲给每家人写的对联都不一样,家里有老人的会写关于"福寿安宁、身体健康的",有孩子上学的会写"好好学习、金榜题名的",家里贫穷的会写"勤劳致富、五谷丰登的",家里养牛马的会写"牛肥马壮的 ……等人们陆续走完,我会用剩下的纸学着父亲的样子也写几幅春联,父亲站在旁边会微笑着说不错不错,可以贴在自己门上了。听了父亲的话我心里很高兴,觉得自己写的也很好。长大后我才知道我当时写的一点也不好,也没贴在自家的门上过。不过当时那份开心和自信却一直留在心里。
父亲的钢笔字写的也不错,浑厚饱满不失苍劲有力。我小时候经常模仿父亲的字,方大有力有点像男人写的,上学的时候还被同学拿上当字帖临摹。
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农民。每逢节假日父亲都有干不完的农活,地里除草镂苗,修陇破石,菜地里架蔓掐苗、挑水施肥,每年初二就开始叫上哥哥们往地里担粪。遇上雨雪天在家用柳条编筐,用鸡毛做弹子,用高粱杆做笤帚扫帚,记忆中父亲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好像要用仅有的时间来迷补不在家落下的活。
我的父亲是一位兢兢业业、本本分分的人民教师,也是一名勤勤恳恳的、老老实实的农民,他教书育人,他辛劳持家,他不善言辞,永远带着慈爱的笑容,他没有多少能力,但他常想着还能为别人做点什么。
我的父亲身材矮小,皮肤比较黑,相貌也不好看,甚至有点丑。父亲的字却苍劲有力,浑厚饱满,字字珠玑,我此刻才懂得"字如其人"的真正含义。
父亲已经去世两年多了,每每想起他,都是一身的蓝布衣衫,带着蓝色的帽子,憨憨的笑容……我一直想写点什么用来纪念他,但是我一直无法下笔,我怕我稚嫩的文字和浅显的思想无法表达他的一生。今天借此机会回忆父亲留给我的记忆表达我对他深深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