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一些家长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他们常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和应付学习的现象非常严重,如何纠正这个问题,让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阅读了孙云晓和刘秀英所著的书《培养负责好习惯》中,结合实际,总结了几个非常有益的方法,特意分享给大家。
一.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大部分父母在对待孩子不爱学习的问题上,往往用非常功利的方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他们总是用自己看到的美景来诱惑孩子。说:“如果你学习好了,你才能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有好车,有大房子,如果学习不好就去做清洁工……”
孙云晓在《培养负责好习惯》中写道:“父母就像一棵大树,而孩子就如同大树下的小草。父母总是用自己看到的美景来诱惑孩子,但是孩子看到的只是站在自己的位置视力所及的范围,所以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眼前是否快乐,至于未来,他们并不关心或想得并不深入。这就是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的未来那么着急,孩子却似乎漫不经心的一个原因。用前途来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是一种低效的方式。”
蒋建春在《寻找孩子主动学习的动力源》一文中,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长期受挫而厌学,不得不辍学在家。面对一个十二岁的不想上学的男孩,父亲没有抱怨、打骂或者求人托关系走后门,而是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竭尽全力点燃孩子的激情。父亲发现孩子在家闲得无聊,拆卸家中的小闹钟玩,感觉到时机来了。他对儿子说:“你把闹钟拆了,能想办法将它装起来吗?”孩子一脸的无奈,父亲没有责骂儿子,而是与儿子一起商量,星期天一起去书店买一本组装闹钟的书,儿子欣然同意,父子俩用一天的时间,对照着书,将闹钟组装了起来。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位父亲用较高的价钱将电器修理师请到家中。让他对着课本讲解收音机、电视机等家电知识,让孩子学习拆装家电,以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又在实践中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孩子不但复学读书,而且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考上了大学,还成了一名很有造诣的物理学人才。
孙云晓在他的《发现童年的秘密》一书中写道:“最好的教育方法是激发兴趣和培养习惯。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没有习惯就没有保障。所以最好的发展状况是让一个孩子处在一种兴趣昂然、丰富多彩的状态,并且在努力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今年寒假作业辅导进入后期时,多数学生的寒假作业已经完成,但是仍旧有一个三年级女生的寒假作业未完成。我原本想告诉她,放学后不要做英语作业了(每天英语课后我布置的作业),好好休息就行,毕竟她才三年级。我先试探她:“你回家后能完成英语作业吗?”她信心十足地告诉我:“能!”我居然找不到一个不让她写作业的理由,真是可喜可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她的寒假作业量比较大,除了白天要写大量公立学校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晚上还要做我布置的英语作业,时间安排得很满,也非常紧。但是她对写英语作业却没有任何抵触情绪,关键在于她对学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只要让学生喜欢上一门课,学生的任何进步都是水到渠成和顺理成章的,爱学习也是指日可待的。
让孩子学习不要仅仅限于学习课本知识,其实生活中许多知识也值得学习,而且能够极大程度上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换一种方式让孩子学习,孩子就会知道,知识不是死的,而是来源于生活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知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让孩子在生活中学知识的方式不但是直观的、生动的,而且是印象深刻的、容易记住的。
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了元、角、分的换算,克、千克、公斤的概念,家长可以带孩子去超市、市场或购物中心去体验和感知这些知识。也可以把家布置成一个模拟小商店,让家长当售货员,孩子当顾客或者交换一下,让孩子当售货员,家长当顾客都可以,通过购物,孩子就会慢慢理解和掌握那些知识。
英语课也可以,孩子学习了食物、家庭成员、颜色名称后,家长和孩子可以在家里吃饭、家庭聚会时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
二.培养孩子对学习的责任心。
孩子的兴趣靠父母和老师激发和培养,但是如果学习仅仅凭兴趣,有时不足以让孩子应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容易选择放弃,半途而废,没有毅力,不能长期坚持。
但是对学习的责任则有助于一个孩子理性地去学习,做到长期坚持,有毅力,应对各种难题。
一位妈妈教育孩子的故事值得大家学习:一个女孩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和她一起玩三条腿凳子的游戏,妈妈和孩子从外面捡来三根木棍和一块木板,边玩边插成一张小凳子,妈妈故意把粗壮一点的木棍写上孩子的名字,其余两根写上“爸爸、妈妈”,然后妈妈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年龄大了,老得快,你的生命力强,是家中的顶梁柱。咱们这个家就犹如这张三条腿的凳子,你要用力支撑。否则,爸妈的腿就会糟朽很快,咱家就会倾斜、垮掉。”妈妈通过这种方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责任的种子。
这位妈妈教育孩子的故事非常经典,可谓用心良苦,效果非常好。任何时候学习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是家长的事情,更不是老师的事情。努力学习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发展、为了家族的兴旺、为了造福社会和国家,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把学习当成自己一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管在学习中遇到的多大的困难,他都会想办法去克服和解决,从而坚持学下去。
责任心是孩子长期坚持学习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之一。
三.给孩子鼓励,让孩子有信心。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
“如果你的孩子在班上考了倒数第5名,你还能表扬孩子,那您就是一个懂得教育艺术的家长。而且,考倒数第5名的孩子比那个考了100分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表扬,表扬获得的效果也会更好,收益更大。如果说给考100分的孩子表扬是锦上添花,对于考倒数第5名的孩子来说,表扬就是雪中送炭。”——孙云晓《培养负责好习惯》可见鼓励孩子的作用是多么巨大。
孩子学习不主动,积极性不高,考试成绩自然也不理想,此时孩子最缺的是父母的鼓励和表扬,孩子会从父母的鼓励和表扬中看到希望,找到前行的方向、力量和勇气。
四.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孩子的提问。父母认真地对待孩子提问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让孩子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鼓励孩子主动去探索和学习。所以父母对孩子提的问题,能答上来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喜欢他提问题,他提的问题很有意义。
孩子能够提出各种问题,是他们对万事万物有好奇心、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有求知欲的表现。
面对孩子的提问,孙云晓提出以下建议:
1.对孩子提的问题,不要只是简单地给出答案,而应该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提这样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与孩子一起讨论。对于孩子来说,通过提问知道了一些知识,远不如让孩子增长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更重要。
2.如果孩子提的问题恰好父母也不知道答案,可以坦白地对孩子说:“你的问题很难啊!妈妈也不会。我们都去找找答案,之后再来讨论好不好?”
3.即使孩子提出的问题很简单,父母也不要嘲笑他。
4.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可以给孩子建立一个“某某的多少个为什么”之类的笔记本,记录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当孩子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后,如果有时间就立刻记下来,如果没有时间过后也要补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父母可以给可以和孩子一起翻一翻这个笔记本,还可以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些归类、分析和评价。这样的做法会鼓励孩子的提问行为。
以上就是针对让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方面,我提出的四个建议,供大家参考。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臧晓芸,女,生于1971年2月,50岁,水瓶座,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学历,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26年,喜欢阅读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