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这两个词,从小听到大,却从来没有好好认真去理解它。第一关(为什么说第一关),是自己这一关表达清楚了,才能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放在对方身上干嘛,不够具体)。话从嘴出,不带思考,这是常事。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这些道理(是哪些道理)能不能在自己觉知的那一刻,行动起来。好的道理(什么是好的道理)对自己有没有用,只有自己在具体生活中践行了才知道它真的是有用的。
在6个钟前,听完了樊登老师讲的《非暴力沟通》,这时候,应该回来输出了。根据必要难度理论,输出离输入的时间需要一定的小时,不必立马输入就开始输出。要等到几个小时候后,你比较难回忆起来的时候,这时候,来输出,知识更有可能化为自己的。
(我发现我现在自己写文字,没有觉知我用词具体吗?我写文字有对象感吗?)暴力沟通的来源是什么?第一个是我们习惯性给对方道德评判,特别是给不熟悉不了解的人。比如,书里举了一个例子,你车里的亲戚在你窗外扔了一个纸巾,你会说你怎么能往窗外扔呢。转换一下场景,你前面一辆车,里面扔出了一张纸巾,你会说什么?人渣,真没素质。你看,我们特别容易给不熟悉或者不了解的人下道德评判。
暴力沟通的第二个是比较,我们习惯性地愿意去比较,第三是回避责任,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第四个是强人所难。这些都有自己证据的,而不是凭空想像的。
接下来,是非暴力沟通的模式了。
第一,说出事实。请注意,是事实,不是评论,请问什么是事实?女儿国的电影真好看,是事实还是评论?它是评论,好看不好看,由你自己说了算。赵丽颖扮演了女儿国国王的角色,是事实吧。一位印度的灵性大师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第二,表达你的感受。那你得知道什么是感受?孤独、害怕是感受吗?是的。
第三,说出你的原因。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第四,提出具体的要求。什么是具体的要求,比如,你要好好做饭是具体的要求吗?不是的,每个人对模糊词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我煮一个米粉加青菜就是好好做饭,有的认为,做一桌有素有荤的饭菜那才是好好做饭,看吧,稍微不那么具体的名词,大家脑海都会有不一样的画面感,所以,提具体要求的前提,得用词具体呀。
这一篇文章,是在复述学习这本书后,所留在脑子的文字,复述不完美乃常事,一次不好,就修改第二次,直到自己满意。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呢?要谢谢一位来自从景德镇的朋友,她点燃了那把想要成长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