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落后”,其实因为感冒原因头昏脑涨不想写了,但是刚好聊到了这个话题,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样,内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焦虑感,唯有硬抗着继续我们的复盘之路。
有焦虑这一点也没什么不好的,适度的焦虑感能够让我们对“落后”保持警醒,不至于用自欺欺人的手法回避问题。而且恰当且足够剂量的焦虑,还有一个很好的替代词,叫做“危机感”。没有危机感的人就是一只井底之蛙,在它的世界里处于顶尖水准也变不成王子。
人们的感觉永远是有偏差的,一个被经常用来证明这一点的心理现象就是,接近90%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以上。而且还有一个专门术语叫做“乌比冈湖效应”,还有一个相关的“邓宁-克鲁格效应”,都很有意思,大家可以自己查查,平时多了解 一些心理学的偏差,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
而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发明这么多种“效应”,正说明我们其实真的很容易掉进各种坑当中。拿着这些效应去对比一下我们的现实生活,反观一下自己,应该会有很不一样的感悟。正所谓懂得越多,越觉得无知。
笑来老师帮助我们了解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是这样的:我们并不能感知整个世界,只能通过感知自己周遭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平均水准之上。
在教育体制里,我们习惯了60分就是及格线,就总以为40%以后的才是落后的。进入社会后,我们了解到“二八定律”,世界上80%的资源都掌握在20%的人手里,于是很多人就以此为理由,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借口不断安慰自己。
我们当然不需要什么都跟人比,但这不代表我们应该逃避自己面临的困难,因为之前我们还接触过“麻烦守恒定律”,如果是自己应该面对并解决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不会凭空消失。如果用假想的优越感来给自己开脱,那么和别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弄不好,连百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的。因为人工智能正在崛起,我们已经可以尽可能的感知到整个世界。
过去,百分之四十之后是落后;
现在,我们以为百分之二十是落后,而实际上很可能百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将来,有可能千分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这是一个很恐怖的趋势。
不过别担心,学过专栏的同学应该会有办法解决“危机感”所带来的焦虑的,之后我们会继续复盘。但现在我们已经至少有了两个属于未来的目标:
1、早晚有一天,我们要做到不再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时间;
2、早晚有一天,我们要做到不落后,成为前百分之二十,甚至前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