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吴军老师讲通识教育,觉得太对了,所以果断拿下吴军老师新书《吴军数学通识讲义》和《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
什么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本身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都能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
吴军老师总结,经历过通识教育的人,是可以理解他人并能清晰表达自己的人!可以实现一个人精神到达精英,实现自由,从而真正具备成长型思维,让自己为人处世都在成人的状态!
我的理解,通俗落地点说:遇事不用情绪表达,而是可以理性表达情绪,积极解决问题。举个例子→
孩子写作业磨叽,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上来劈头盖脸一顿骂,这就是用情绪表达。骂完有用吗?所有人都知道,没有用!可是一遇事,就管理不好情绪,被情绪左右。
一个成人状态下的父母,遇事应该是想办法解决问题:成绩不理想,就和孩子想办法提升成绩,分析考不好的原因,计划出一套学习方案,下一次再接再厉!更好地成人状态应该是,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作为父母的我们,连情绪都不应该有,因为和自己本没有关系。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理解孩子,支持孩子!正因为考不好家长替孩子生气了,又逼迫孩子按自己的方法学习,弄得孩子根本不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成了家长的附属品!
我们的教育都是一科科独立分开的,而且注重成绩。尤其注重理科教育,觉得理科学好了,走进社会才更有可能成功!
最后的结果是,文科的学习都忽略,甚至赶紧到高中分到理科班,从此再也不学文科知识!
可是,你会发现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逻辑也许有了,知识也学好了,可是走进社会,与他人协作不会了;与他人共情不会了;管理情绪不会了……
其实不用到社会,在学校就会发现,如果大语文学不好,即:阅读+写作,理科学起来是很难的。因为数学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能力的底层是理解能力,理解是需要语文基础的,语文是需要大量阅读积累的。
如果只注重成绩、学习学科知识,孩子现在都没有时间读书、去大自然实践探索,学习只会越来越累!
长大之后,走进社会又进入不会合作、不会共情、不能管理情绪,一代代就这样下去了……
总结来看→
学习应该是相通的,各科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尤其是语文,尤其是坚持阅读,这是学好所有学科的基础!
学习应该是广泛的,除了学科知识,家务劳动、去大自然探索、与他人沟通相处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去学习且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
所以,通识教育,就是不局限在基础传统的数理化、语政英上,更应该放大视野、提升格局,让孩子接触更广泛的能力学习!这样,再遇到问题,就会有积极应对的方法,而且不只局限在一种,这样的状态就会让自己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游刃有余。
想要在这样快节奏里达到通识,最快的捷径就是→大量广泛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