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辞源》:深奥,神妙。《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指道家之道。特指道家。玄之,意思是对奥妙的探索。河上公:玄,天也。言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于天。天中复有天也。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贤圣,得错乱浊辱,则生食淫也。
陈鼓应:幽昧深远的意思。
众妙之门。 是认识一切奥妙的必经途径。
门:意指必经的途径。
河上公:能知天中,复有天禀,气有厚薄,除情欲,守中和,是谓知道要之们户也。王弼:两者,始与母也。出者,同出于玄也。异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则谓之始,在终则谓之母。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谓之玄者,取於不可得而谓之然也。谓之然则不可以定乎一玄,若定乎一玄而已,则是其名则失之远矣,故曰玄之又玄也。众妙皆从门而出,故曰众妙之门也。
本章为“道经”的开篇。按帛书《老子》,它是接“德经”终篇之语“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展开的,教导如何体“道”、识“道”。河上公称之为“体道章”。
老子提出“道”这个概念,是道家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道是我们认识事物、探索事物一切奥秘的门径。所谓“天道无恒”,即没有不变的事物,通过“无”、“有”,我们可以了解、掌握事物外在与内在的变化。如果说有“永恒”,变化、规律就是“永恒”的。
“道”为本源、本体、规律、原理、境界、原则;就运用来讲,途径、方法。
那么“道”这个属性是唯物还是唯心的呢?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同时也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泉源。其实它是唯物的,是客观存在。
“道,可道也,非恒道。”揭示“道”是客观存在,是运动变化的。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变化。如同“名,可名,非恒名,”万事万物并非静止不变,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变化。
关于什么是道,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与河上公 “谓经卫政教之道也”有着本质的差异。韩非子是从唯物的方面来理解老子的“道”的。